人寿保险的起源
人寿保险的起源于海上保险,海上保险的 张保单来自于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成为了欧洲商业和文化的中心,海上贸易发达。
意大利的威尼斯,比萨,佛罗伦萨都是发达的海上贸易城市,很多人都读过威尼斯商人的故事,当时的威尼斯就是意大利海上贸易发达城市之一,水城威尼斯的由来。
在海上贸易发达的城市,也伴随着各类金融产品的诞生。意大利海上贸易发达让金融业务得到了发展,有了银行家和保险家,他们发明了两种金融服务,一种是出海货物的抵押贷款服务,一种就是货物损失保单赔偿服务,以货物和船舶为投资标的,后者就是我们的海上保险业务。
在欧洲海上殖民扩张的时期,海上贸易除了基本货物,也存在贩卖奴隶的行为,而奴隶主为了防止自己的奴隶在海上贸易中出现意外,带来损失,也会给这些奴隶配置海上保险,这就是人身保险的由来。
人寿保险业务发展到今天,已经是我们家庭基础保障账户,不可缺少的保障产品之一,但是很多家庭在保障账户的配置过程中,寿险产品的配置却总是出现各种问题和纠纷,今天通过具体案例聊聊如何家庭配置寿险产品。
昨天看了一个粉丝咨询理财方案规划的案例,题主夫妻俩创业失败,负债75万,重回职场后两人月入.在家庭保险配置里夫妻两人除了一份医疗保险保障外,其他的医疗和重疾保障都没有配置。,另外还花了接近,买了2份理财储蓄保险,基础保障严重不足。把保险当成了理财工具,而不是保障工具。夫妻俩作为家庭经济来源,也没有配置寿险保障产品。
为什么买寿险?
在配置寿险的过程中,首先你要厘清,你买寿险的目的是什么。是转移风险,还是理财储蓄?
我们买保险的目的是建立家庭保障账户,转移大额损失风险给保险公司,包括疾病风险,意外风险,还有死亡风险。健康保障保险解决的是疾病带来的大额开支风险,寿险解决的基本风险是生活意外带来的死亡风险。
从基础保障的角度,我们配置寿险是为了解决家庭经济支柱死亡,给家庭财务带来的巨大风险。那么针对基础保障,我们该如何根据家庭保障需求配置寿险呢?
家庭寿险需求确定的两个方法
在面对家庭死亡风险保障的问题的时候,我们需要确定风险保障的额度,来确保家庭经济支柱发生身故风险,失去经济来源的时候,保持家庭财务的稳定持续。在衡量保障额度的时候我们会用到两种方法:
种叫做生命价值法:生命价值法就是用个人生命创造的价值来衡量寿险配置的额度,确定被保险人年均收入多少,退休前的一个收入总值。也就是未来收入的一个预期估计,去除生活支出和各类其他支出,给家人留存的财务金额,从而确定被保险人的生命价值。
第二种方法叫做家庭需求法:假设死亡风险发生,那么留给家人的保障金额能够解决家人基本生活费用,教育费用,养老费用,家庭债务覆盖等,扣除既有资产,让家庭未来多少年内可以保持稳定持续的生活状态。
常见四种寿险类型和产品配置误区
在家庭寿险产品配置中,当我们通过上面两种方法确定家庭需要的寿险保障额度后,我们会遇到常见的这四种类型寿险:定期寿险,终身寿险,年金寿险,两全寿险。
在家庭风险管理金字塔中,我们把家庭风险分为三个层次,基础风险,中端风险,高端风险,的解决,而这四种类型的寿险的配置需要匹配不同的风险层次,才能实现风险转移,现实中消费者在配置的时候都是陷入一种混搭模式,导致风险没有得到合理的解决,存在以下的几个误区:
误区一:混搭寿险,被免费保障返还误导
举个例子,前段时间一个女粉丝私信问我说:想给小孩买一个教育金,哪个性价比高点,我给老公和自己都买了返还的保险了,保费比较高,每年要交3万多保费,想给孩子也买一个保险,但是预算有限了。
我看了她的保险合同:基础健康保障不够基本保额。储蓄返还寿险里还加了分红理财。大部分费用花在储蓄理财上面了,还想给小孩买个年金寿险存小孩教育金。
在我们家庭基础风险解决方案里,在解决健康保障问题后,对于缺失的身故保障问题。会出现两种解决方案模式, 种混搭组合:两全寿险
终身寿险+附加健康保障保险,第二种是独立组合:消费型健康保障+消费型定寿。
而在这两种方案中,大多数消费者都被冲着免费保障,还返还,选择了 种,其实第二种才是家庭基础保障方案的 选择。
同样的寿险保障责任, 种保费翻倍,大半保费花在储蓄寿险上,还会导致健康保障保额阉割共享的问题。所谓的返还,几十年后本金严重贬值。分红型的高收益宣传也不写进合同,存在不确定性,纯粹增加保费。
而第二种方案,同样寿险保障责任,却可以节约大半保费,同时把保额做高,注重了杠杆性。真正做到了花小钱把死亡风险损失转移给了保险公司
普通家庭如果因为免费保障,还返钱的套路,选择了 种,预算有限的情况下,会导致保单保障不足,保额阉割。而对于中产家庭选择 种方案,只是多花了一笔钱需要的保单保障额度。如果都选择第二种方案,普通家庭可以节约开支,同时买到需要的保障,中产家庭可以节约保费,并进行二次理财增值。
在家庭基础风险里,家庭经济支柱死亡风险的解决,应该选择消费型定期寿险,注重杠杆性。避开储蓄寿险。
误区二:年金寿险包装成高收益理财产品,忽略基础保障
上面的案例里我们可以看到,宝妈们总是喜欢给孩子买教育金。其实教育金本身没有这个概念,只是营销包装出来的。宝妈也很容易被代理人所谓爱与责任之类的营销话术带跑偏,在没有基础保障的情况下,花了大笔钱给孩子买了年金寿险。在这个过程中年金寿险会被宣传复利投资,通过假定高收益演算,让你看到未来这笔钱未来翻倍多少,收益有多高。实际都是数字游戏。冲着存钱理财,而忽略了基础的健康保障,忽略了基础风险的解决
年金寿险在银行的推广中,也都是被包装成高收益理财产品,很多储户处于对银行的信任,也是把存款变保险。以为这个本金保障,还有高收益,实际上一旦急用钱取不出来,退保导致本金亏损,所谓高收益也是宣传的,而没有写进合同。保底利率是很低的。
年金保险是以生存为给付的寿险类型,主要用于家庭不同人生阶段现金流规划,比如养老储备,小孩教育花费等。属于家庭中端风险的解决。
现金流规划不能跟高收益理财产品画上等号,年金寿险产品没有保障责任。而是现金流的储蓄和低收益理财,追求的是安全长期,收益低。是没办法跑赢通胀的。目前年金寿险保底利率 3%,写进合同,其他大保险公司保底利率1-2%。不具备高收益性。
对于普通家庭来说,基础风险解决才是重点,中端风险的解决需要考虑自身经济条件,年金寿险产品选择是需要长期锁定家庭财务现金流的。会带来较大财务压力。容易顾此失彼。
对于中产家庭来说,家庭财务现金流充裕,则可以在基础保障风险解决后,配置专门的年金寿险,给家庭建立一个财务蓄水池。
在家庭中端风险解决中,配置年金寿险可以解决财务断流风险。前提是基础保障先做好
误区三:小孩是家庭纯支出,却配置终身寿险
宝妈除了爱给小孩买年金保险以外,在配置基础健康保障保险的时候,也容易被误导买了终身寿险。让原本简单的左右保费解决的小孩健康保障,变成了几万块保费。
小孩在家庭中,属于纯支出的角色,需要考虑的是基础的健康保障问题,配置基本的医疗和意外保险,以及定期重疾险就可以的,而对于寿险解决的身故带来的财务风险,小孩是没有寿险责任的。很多代理人会误导宝妈,给孩子买终身寿险保障,说成是爱的结晶,是保险公司在替孩子报恩这类脱离风险保障,脱离金融产品作用的营销套路。
从家庭寿险需求确定的两个方法里,孩子的身故风险对家庭带来的是情感上的 ,而不是家庭财务损失的问题,小孩对于家庭来说是没有寿险责任的,对于孩子来说 的保障是父母。父母首先做好寿险保障责任才是必要的。
在配置小孩健康保障过程中,无论是重疾混搭两全寿险,还是分红终身寿险,都等于是给保险公司开空头支票,小孩没有寿险责任,而市面上的大多数寿险都是要18岁以后才产生身故责任保障。未成年前的保障责任是健康保障责任,身故保障责任未生效。
市面上解决基础风险,身故责任风险的定寿,也是针对18岁的成年人。针对家庭经济支柱。小孩需要配置的基础健康保障应该是医疗+意外+定期重疾。保费在左右解决。寿险配置纯粹增加保费的行为。同时也增加了家庭财务负担。属于寿险的错配。
终身寿险的配置更多是用来解决家庭高端风险的,也就是财富的传承,一般会和信托结合,来实现财富的定向传承。寿险具备安全稳定的特点,但是收益低,信托收益高,但是风险也高,不安全稳定,两者的结合变成寿险信托,就可以做到让家庭财务稳定传承的同时,实现增值收益。
综上,从风险转移的角度来说:
基础风险的解决,选择定期寿险
中端风险的解决,选择年金寿险
高端风险的解决,选择两全
终身寿险
寿险产品的配置,先保障,后储蓄,再理财。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jzl/10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