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保险这个行业呆久了,
总是能看到很多人说保险是骗人的,保险这不赔那不赔。
说实话,进入这个行前,
我也觉得保险是骗人的,就保险合同规定的那条件,能赔吗?
但自从我大学学了保险专业的知识,后来又在国内某品牌保司做到中层,之后又接触了那么多客户,熟悉了行业内的道道,
才明白:
保险不骗人,骗人的是卖保险的人。
保险业不是这不赔,那不赔,只要你买对了人家就会赔。
可关键是,保险这么复杂,市场上有几个是真正懂的?
老百姓不懂,销售人员乱忽悠,保险公司仗着信息不对称在合同里“偷工减料”。
那保险行业当然就成为大家口口相传的“骗子行业”,“传销组织”。
但,尽管保险行业名声非常差,
公子还是要说:“保险真的是个好东西。”医院走一遭出来之后就更明白我说的是实在话。
所以,我特地总结了一篇关于保险的精华,既揭露保险的本质,又讲怎么买到合适的保险,
让大家只花10分钟,便可一文读懂!
文章分四部分:
保险的本质和原理
保险的监管
保险的实用性如何保证
如何买到适合自己的保险
正文开始:
1、保险的本质
保险的本质可以用两个词概括:
一个是高杠杆;
一个是风险共担。
先说高杠杆,
保险的作用是用小资金撬动大资金来弥补高额的财务损失。
我们来看下面这张图:
我们生活中存在四种潜在造成损失的情况:
高频低损事件,比如我们上学时经常丢笔丢本等,这种情况不需要保险;
低频低损事件,比如我们带出去的雨伞,有可能因为雨停了放哪里就忘拿了,这也不需要保险;
高频高损事件,日常生活不多见,但如遇战争时期,天天都在死人,天天都有财务损毁,这种情况国家都快没了,根本没法保险;
低频高损事件,比如出车祸,得大病,溺水,触电等等,这种情况就很需要保险。
因为这种事件的特征是发生时间不可预知,但一旦发生对个人而言损失巨大。
由于发生时间不可预知,我们就没法通过储蓄给这样的损失做好准备,
由于发生后损失巨大,很可能会使我们的生活陷入困境,难以为继。
而保险可以每年只交一点点钱,在危机时刻却可以赔付我们很多钱帮我们度过难关,
这就是保险的高杠杆特性——用平时的小资金去撬动大资金来弥补危机发生时的高额损失。
这种做法相当于我们平时花一点小钱为危机时刻做准备,是在防控风险。
用小资金撬动大资金?
我们给保险公司”小钱“,保险公司给我们“大钱“,难不成保险公司是傻子?
这就要说到保险的第二个特性:
风险共担。
我们看似是与保险公司签订的双方合同,但背后有大量跟我们一样的人。
比如某种癌症,人中就会发生1例,发生后治疗费用是万,个人无法承担。
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有两个:
1)自己存钱——存够万就可以治疗,但要是钱还没存够就得癌症了,这种方式也就失效了。
2)向大家筹钱——找到个同样担心得这种癌症的人,大家一人出,凑齐万,谁得癌症了就把这钱给他治病。这种模式不管谁生病,也不管什么时候生病,都有足够的钱用来治病,而且大家负担很小,每人就够。
第二种方法就是保险最核心最精简的模式,也就是风险共担——担心同样风险的人共同出钱形成一个资金池,每个人出资很少,但是发生风险却可以得到整个资金池的资金。
而保险公司在这里面扮演的角色,顶多是那个站出来叫大家凑钱和管理这笔钱的人,给我们“大钱”的只是那千千万万个和我们一样担心同种风险的人。
现实中 的例子莫过于大家熟知的相互宝,这就是一人生病,大家分摊的模式。
相互宝从不给我们钱,但却替我们组织起这个网络互助社区。
它与保险公司的区别本质在于相互宝靠管理的资金池抽成赚钱,而保险公司靠管理的资金池投资赚钱。
所以,保险不是*博,它只是人们利用高杠杆的方式出“小钱”,拿“大钱”来弥补一些风险事件发生时带给自己的高额财务损失。
而这杠杆的原理很简单,就是仗着这些风险事件发生都比较低频,所以大家可以一起分摊,进行风险共担。
2、理财型保险的本质
上面是保险的本质,
但是有一类保险,具有理财功能,它们又是怎么一回事呢?
假设有个学徒来到某酒店学厨艺。
他们的工资很低,一年几百块钱,但是酒店的盘子却很昂贵,一个一千块钱,谁打碎了盘子都会赔得倾家荡产,而且还会被赶走不能继续学厨艺。
可虽然大家都很小心,但每年依然有人打碎盘子。
后来这家酒店的财务就想了个办法,搞了个“赔盘子金”。
他发现大家每年大概会打碎4个盘子,需要元,于是他让这个学徒每人交40元钱,往后不管谁打碎盘子,都用这元钱赔盘子。
这样大家每年花40块钱,就可以撬动元的资金用来帮自己赔偿损失。这就是最精简的保险模式,也是我们前面说的完美的风险共担的模式安排。
理财型保险怎么一回事呢?我们接着说。
因为转眼大半年过去了,谁也没打碎盘子。一个平时很小心的人就开始觉得这样很亏。他觉得自己最不可能打碎盘子,却要跟着大家10年都摊钱,块摊下来也不是小钱啊。
但他也不敢保证自己一定不会打碎盘子,于是他去找财务,问有没有办法如果 没打碎盘子,这摊的钱还能拿回来。
财务心想:
好家伙,大家每年打碎4个,块收上来我是实打实的赔出去了的, 你没打碎就要我退钱?那我岂不是倒贴钱给你们赔盘子啊?
不过既然有人想退钱,那我就在盘子钱的基础上再多收一点,这样赔完盘子还有余钱,我可以拿余钱去投资,然后用投资赚来的收益来退你钱,要是行情好,除了退你们的,我也许还能多赚点。
于是财务给这个小心谨慎的学徒开出条件:每年交押金,10年后如果他都没打碎盘子,那这块原封不动退给他,如果中间打碎盘子了,那押金就不能退了。
学徒心想:要是自己10年内打碎盘子了,最多损失几百块押金,好过自己赔块,
要是没打碎盘子,到 块押金还能原封不动退回来,两全其美!于是满口答应。
这种模式就是返还型保险(两全险),本身带有一定的理财性质,因为最终退回来的“押金”,也可能是当初交费的本息和,但在现实中,拉长了几十年看,实际上给到我们的利息非常低,远不及银行利息。
为了能够返还,返还型保险的价格通常比消费型保险价格贵上一倍不止。就算能返还, 返回来的钱其实也是消费者当初多交的保费赚来的。
“羊毛出在羊身上”,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除了返还型保险,还有其他诸如分红险、万能险、投连险、年金险等理财险,它们的本质都和上面返还型保险的本质是一样的——除了基本的保障,保险公司会多收很多钱用来投资理财。
要么是把投资收益的一部分分给大家(分红险),
要么是让帮大家挑选理财产品,他自己拿管理佣金(投连险),
要么是让大家把钱存在保险公司,到了一定时间,每年可以取一笔钱来用(年金险),
要么是虽然存钱,但是这笔钱可以随时取出来用(万能险)。
有人说,有了保障,又有理财收益,不好吗?
要我说,那是真的不好。
一方面,如果你从理财的角度考虑这样的保险,那你拿到的理财收益是真的低。
保险公司明明自己每年赚着5-7个百分点的收益,但却只给你2-4个百分点的收益。
这点收益,还是要经历动辄几十年的时间才能拿到的,同样情况下,很多时候存银行拿到的收益比它多得多。
所以为了理财收益买理财险,不划算。
另一方面,如果你从保障的角度考虑这样的保险,那你能获得的保障也是相当的低。
公子见到的带有理财性质的保险,保障普遍不足,不是保额低,就是保障责任缩减严重,远远赶不上消费型保险带来的保障。
所以,对于买保险来说,先保障,后理财。
既然我的保费之中一部分钱是预收的,这就引出了大家的下一个担心,那么保险公司会不会挪用呢?
就像小*车一样,保险公司跑路了怎么办?
那我们就不得不说保险行业面对的监管了。
大家买保险,都有一个普遍的问题:
我买到的保单,到底是否安全?保险公司 会不会没钱赔我甚至跑路?有没有监管来管管这种事情?
监管肯定是有的,而且在这种监管之下,在大陆买到的保单是极其安全的。
中国对于保险业的监管以《保险法》为蓝本,规定了对保险公司的八大监管机制,并由国务院直属的银保监会具体落实。
在这八大机制中,大家更为关心的保险公司运营的过程中受到的监管,我们稍作解释:
1.保险资金运用监管
保险公司拿到我们的保费后,是不是可以为所欲为了?
当然不是。
保险资金的运用,也是要受到严格监管的。一般以固定收益类为主,股权等非固定收益为辅:
《保险法》第条:保险公司的资金运用必须稳健,遵循安全性原则。保险公司的资金运用限于下形列式:
(一)银行存款;
(二)买卖债券、股票、证券投资基金份额等有价证券;
(三)投资不动产;
(四)国务院规定的其他资金运用形式。
所以,像某些共享单车拿用户的押金不知道干什么的情况,在保险行业是万万不会出现的。
2、偿付能力的强监管
资金运用监管只是其一,更重要的是偿付能力的监管,保证每一份保单,保险公司都能赔得起。
中国第二代偿付能力监管制度(简称偿二代)从年1月正式实施,这套标准不仅与国际接轨,其关键指标更是超越了欧美现行的标准。
按照偿二代的要求,保险公司在季末和年末都要建立详尽的数学模型,提交压力测试报告,确保自己有能力在99.5%的概率下无论发生什么事件都不会倒闭。
通俗理解,就是监管要求每一家保险公司都能硬刚年一遇的大灾难(像汶川地震这种是30-50年一遇)。
综合偿付能力大于%是 要求,如果到不了保监会就会对保险公司做出种种限制了:暂停开设新的分支机构、暂停发行新保单、暂停销售占用资本金过大的产品等等。
所以,担心保险公司赔不起,纯属多余。
3、再保险机制
你买一份保险,背后不只一家保险公司在保护。
还有很多「再保险公司」,也就是为保险公司提供保险的公司。
《保险法》 百零三条:
保险公司对每一危险单位,即对一次保险事故可能造成的 损失范围所承担的责任,不得超过其实有资本金加公积金总和的10%;超过的部分应当办理再保险。
保险公司在推产品的时候,会在全球范围之内,找一家或者几家再保险公司,约定好:
我把一部分保险费用让给你们;如果出险了,你们也要帮着我一起赔。
然后再保险公司也许还会再找几家公司,再再保险,再再再保险。
这样一层层的,把风险和压力分散到全世界。
这个机制,确实能起到很大作用——尤其是发生像天津港爆炸、这种巨大灾难时。
曾有研报分析说中国有60%以上的保费最终分保到了全世界。
一家保险公司赔不起,还有全世界人民帮你兜底......
4、保司即便破产,保单依旧有人兜底
即便面对这么严格的「偿二代」,保险公司还是破产了,怎么办?
首先,保险公司真正意义上的破产可能性非常非常低,到目前为止,大陆还未出现过保险公司破产的先例(破产重组是有的)。
而且即便保险公司破产或即将破产,还有个叫做保险保障基金的东西。
「保险保障基金」自8年成立至今,一共就出手过三次, 次是帮了新华保险,第二次是帮了中华保险。后来的事情,新华保险上市,成为「品牌公司」之一,而中华保险,目前是偿付能力 的保险公司之一。最近一次出手是接管安邦保险,接管后安邦保险转身变为大家保险,也顺利度过难关。
保险保障基金,会依法依规保护我们普通老百姓的那张保单。如果持有的是人寿保单,像我们平常买的寿险。保险公司破产,那么会依法转移到其他的保险公司,效力依然有效,丝毫不会受损。
如果持有的不是人寿保单,像我们平常买的重疾险保单,去除保险公司清算赔得起的部分,5万元以下的部分会%赔付;超过5万的部分,会赔付90%。
比如老王买了50万重疾险,得了重疾,可巧保险公司破产了,资产清算后,只能赔的起30万,剩下的部分保险保障基金会赔: 到手30+5+(20-5)*90%=48.5(万元)即便保险公司底裤都没了,一分钱也赔不起,那么保险保障基金也会掏钱: 到手5+(50-5)*90%=45.5(万元)。
这已经是最坏最坏的情况了,对咱老百姓也不会造成很大损失。
发生这件事情的前提:1、保险公司破产2、没有股东愿意接盘3、破产清算没留下一分钱。
你细品这概率有多低,所以你买的保险,肯定能赔。
保险安不安全,靠的不是保险公司,而是背后有这么一堆极其严格的监管,
无论大小公司,买了都很安全,对于保险公司会不会拆东墙补西墙的担忧完全是多虑。
但是,解决了保险本质,保险监管两个问题后,很多人依然会有质疑:
保险是个好东西,我承认;
保险监管也很严,我也承认。
这些都不解决保险产品很辣鸡的事实。
那么问题就来了,产品垃圾,是买得有问题,还是保险产品本身有问题?
毫无疑问,在过去是十几年间,中国家庭被保险行业内的某些不良现象坑惨了。
无数的家庭,买得产品贵了少则几成,多则几倍;
无数的家庭,买得产品缺乏重点责任,用不上责任倒是买了一堆;
无数的家庭,说是买保险,其实全是储蓄,储蓄收益还不及存银行;
无数的家庭,不清楚已买产品的责任,导致出险时保险买了不赔。
有句话叫:“保险 的风险就是你没买到自己需要的保险。”
任何一款保险产品都是针对特定的风险事件来设计的,如果你用保疾病的保险来保身故,那肯定你的保险就不保险。
不过,所幸的是保险行业有各种各样形形色色的保险供我们挑选,这一定程度上丰富了我们的可选项,让我们更容易买到真正保险的产品。
1、保险产品的多样性
只要有风险的地方,就有保险,万物皆可保险。
除开社保,商业险非常多样,多样的保险满足了消费者各种各样的需求,只有买到自己真正需要的保险,保险才会保险。
为了方便展示,我给大家做了一张表放在下面:
商业险一般分为人身险和财产险。财险范围虽很庞杂,但大家最常用到的无非车险和家财险,其他的大可不必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lczl/14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