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上保险 >> 上保险前景 >> 正文 >> 正文

王小强三百年顺差成落后挨打

来源:上保险 时间:2023/2/11

中国古代最发达的市场经济,在家,挨西方列强船坚炮利打;出门,挨东方土著贫穷落后打。

从16世纪开始白银连续不断地流入中国,几乎没有走出去。从世界的角度看中国被比喻成“白银的坟墓”。

——上田信:《海与帝国:明清时代》

~年代,中国是一个真正强大的世界大国。……~年的三个世纪,是中国对欧洲乃至整个世界产生较强影响的时期,

——孟德卫:《~:中西方的伟大相遇》

在整个18世纪,海外贸易总体上有利于中国。就如16世纪时期的情况一样,中国再一次成为世界白银的“水池”。这些白银一般都是为了购买中国的丝织品和陶瓷制品而从日本或西班牙所属殖民地墨西哥和秘鲁流向中国的。……没过多久,中国的丝织品就传遍了京都和利马的大街小巷。中国的棉纺织品也被卖到菲律宾和墨西哥的市场上,而中国的瓷器也被从市到伦敦的时尚家庭所广泛使用。

——希诺考尔、布朗:《中国文明史》

中国宋代以后,欧洲人从美洲发了一笔 的横财,由此走上资本主义的康庄大道。有意思的是,“自11和12世纪的宋代以来,中国的经济在工业化、商业化、货币化和城市化方面远远超过世界其它地方。”凭着钢铁产量远超英国工业革命的生产力,西方暴发户陡然猛增的购买力,创造了中国的贸易顺差经常高达90%,持续长达三百年时间。经济史空前绝后,经济学熟视无睹。无论马克思的生产力发展改变生产关系,斯密的社会分工推动科技进步,李嘉图的贸易焕发比较优势,凯恩斯的需求刺激生产,理论上都无法解释:全世界上百代先富起来都拿真金白银来祖国买东西,怎么就把明清“资本主义萌芽”繁荣娼盛成了落后挨打?

如果说文艺复兴时期欧洲和中国之间的商品交流增加了十倍的话,那么启蒙时期则增加了十倍还多。

——艾兹赫德:《世界历史中的中国》

甚至连欧洲中心论学者约翰.罗伯茨也承认,“要是没有来自美洲的财富(主要是白银),就很难与亚洲建立贸易关系,因为欧洲几乎不能够生产亚洲需求的任何东西。”……在年后的三百年里,世界上85%的白银和70%的*金都是由美洲生产的。绝大多数的金银被运到了欧洲,然后流向亚洲,从而弥补世界上一度出现的、持续时间最长的洲际贸易逆差。大多数的金银被运到了中国,还有不少被运到印度。

——霍布森:《西方文明的东方起源》

根据《白银资本》计算,~年,世界白银存量“几乎增加了四倍。”给中国运来了其中一半。换句话说,祖国原本“产银极少,”“一艘西班牙大帆船所装的白银就超过中国的整个年产量。”“在远东流通的白银几乎都是从欧洲,也就是说从美洲运来的。”三百年时间里,中国经济不偷不抢,硬是靠长期大量出口换汇,几乎吞噬了年时两个全球的白银总量!

来自日本和新大陆的白银流入让16世纪的中国经济空前货币化。与宋代的区域性经济相比,明代的中国人在不知不觉中面对的是一个全球性市场。到年,明*府不得不做出调整,通过一条鞭法将赋税和徭役合并为一,以白银交纳。

——艾尔曼:《科学在中国》

固然,白银涌来,确有祖国银价高涨的套利因素,然而,明末的金银比价,中外已经持平。成千上万艘船舶不远万里,大头的大头不是兑换金银——空仓折返,而是抢购中国制造的高科技工农业产品——满载而归。“有一位总督说,每年有上千艘大船出入广东。这或许是夸大之词。但是有一位英国船长也说,年,在广州海面上大小船只有五千艘。”

外国人支付丝绸、茶叶、陶瓷、漆器和其它出口货物的白银和银币持续涌入中国,加快了商业化和货币化的步伐。越来越多的农业和制造业产品用于出售,其中大部分由高速膨胀的城市所消费,但一部分则输往朝鲜、日本、爪哇、菲律宾和更远的海外市场。

从国外流入的部分白银来自日本,但到16世纪末,越来越多的白银则来自西班牙人的新基地马尼拉,这些白银是从秘鲁和墨西哥矿区运来的。西班牙人铸造的银元开始在中国市场广泛流通,到年前后,银币、银条和较小的银锭排挤了纸币;由于人们开始看重当时已经大量流通的白银而不愿持有无法兑换成金属的纸币,纸币多被拒绝;纸币贬值到无法挽救时终于被废除。按照粮食收获量提成或为公共工程提供劳役期限核定的税收开始换算成现银支付。

——墨菲:《亚洲史》

值得特别强调指出:“16、17世纪是欧洲重商主义盛行的时代,重商主义者视货币就是财富,而当时货币以白银为主,可是白银却大量运往东方去。”为了扭转举世公认的不利格局,西方列强想尽办法,甚至提出关闭航线,禁绝和远东的贸易。西方列强“以最严厉的刑罚或苛重的关税禁止金银输出。”西方列强离不开茶叶、瓷器、丝绸、漆器等各种商品。西班牙、葡萄牙→荷兰、英国,经济发展+技术进步突飞猛进三个世纪,继续拿不出和中国交换的产品,继续纯粹付现银。“直到19世纪中期为止,中国长期保持的出口顺差主要是通过外国人用白银偿付来解决的。”

表明欧洲结构性贸易赤字的一个数据是,在总出口中,*金和白银从未少于三分之二。例如,在年,荷兰东印度公司全部出口物中实物只占6%的价值,金银则占94%的价值。实际上,在~年这60年间,贵金属占该公司向亚洲输入总值的87%。出于同样的原因,代表制造业和其它“提倡出口”的利益集团的英国*府,在授予英国东印度公司的特许状上要求,英国出口产品至少要占该公司出口总值的十分之一。即使这样一点儿出口产品,该公司都难以找到市场,它们大部分最远只能出口到西亚。

——弗兰克:《白银资本》

“年亚洲占世界总人口的66%,而亚洲的产值占世界的80%。也就是说,占世界人口三分之二的亚洲人生产世界五分之四的产值,而占世界人口五分之一的欧洲人仅生产出其余五分之一产值中的一部分。”“整个这一时期亚洲的白银顺差,也表明亚洲处在正在出现的世界贸易体系的中心位置。”中国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和技术水平,原本 欧洲,迅猛增加的外部需求=锦上添花,“中国制造”打遍天下 手。根据OECD的历史数据,~年,世界GDP年增长88%,中国GDP年增长%。中国占世界GDP的比例从22%上升到33%。

经济学家习惯把中国产品的竞争能力,简单归功于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茶叶)和人多势众的廉价劳动力;习惯把英国发生、中国未发生工业革命,简单归功于劳动力英国贵、中国太便宜;视而不见一个最基本的事实:西方列强全球化使用廉价到极限的劳动力——奴隶。“殖民征服者迫不及待地要立即发财,因此,他们强加给工人一种让人无法忍受的劳动节奏,一点儿不考虑工人们的死活,”他们“工作几年后就会死亡,……年,巴西男性奴隶的预期寿命只有18岁,”两个世纪里,35万非洲黑人移民牙买加——英国 个奴隶法制社会,平均活不过七年。经济学逻辑异常清晰:不趁年轻累死他们,劳动生产率随年长递减,过了峰值年龄干活乏力,又不好杀了吃人肉,难道还得供奉起来,养老送终——香港人到现在都没有养老保险哩。

廉价到极限的大量奴隶在资本手边,《济贫法》到处逮捕圈地造成的无业游民,惨不忍睹的《英国工人阶级状况》激愤出煽动革命的马克思主义,欧洲本土的普通劳动力又能贵到哪里去呢?

在兰开夏(Lancashine)的棉纺厂里,童工们每天工作12~16个小时;他们往往是在六七岁上就开始工作了。孩子们必须被鞭打以免在工作中间入睡;尽管这样,还是有许多孩子醒不了而被机器卷进去,因而致残或者死掉。……直到年,工会还是非法的;*府雇用了工贼(agentsprovocateurs)力图消除工资劳动的革命情绪,他们不是被放逐就是被绞死。

——罗素:《论历史》

不唯宁是。在马六甲、马尼拉、雅加达等海外市场,“亚洲商人不得不与一个作为商人代表的国家打交道;”竞争对手“不是商人——而是可怕的海*力量,他们以外国国家的名义,为其商人和自己而进行活动。”在列强为本国商人打下的殖民地,各种歧视性*策和直截了当的行*管制,甚至干脆多次大规模屠杀海外华商!毫无公平可言的“超强”激烈竞争中,欧洲列强你追我赶,经济发展越迅猛,GDP和出口增长越快,收入增长得越有钱=购买力越高,争先恐后抵达祖国的船只越多=运来的银两越多。林克雷特有数据,“截止年,有将近吨白银涌进了中国,”麦迪逊有数据,~年,吨白银涌进了中国。弗兰克汇总数据“中国获得了大约六万吨白银”。“清代商人获得的机会甚至多于明代。”

“中国贸易”造成的经济和金融后果是,中国凭借在丝绸、瓷器等方面无与匹敌的制造业和出口,与任何国家进行贸易都是顺差。……中国的这种更大的、实际上是世界经济中 的生产力、竞争力及中心地位表现为,它的贸易保持 的顺差。

从世界经济的角度看,至少从~年这三个世纪,欧洲所能生产和出口的最重要的商品,实际上是 的商品,就是金银——而它是依赖在美洲的殖民地才实现这一点的。

——弗兰克:《白银资本》

葡萄牙、西班牙未能发生工业革命。经济学家们分析、论证各种原因,两牙所以不行。其实,畅销海内外的“佛郎机”滑膛枪→“红衣大炮”不是成系列的工业制造?丝绸赚钱几千年,谁不向往进口替代,停止金银涌流外人田?16世纪中“西班牙南部生产蚕丝及丝织品,运到美洲殖民地出售,……同样的丝绸,西班牙产品的价格昂贵到为中国的三倍。……结果西班牙的丝织工厂被迫停工减产,工人失业。”再接再厉,美洲更好养蚕,奴隶劳动力更便宜,结果,还是被中国产品击垮了。

物美价廉的中国产品给予新大陆制造业沉重打击。例如,西班牙在16世纪早期征服阿兹特克帝国后不久,曾在墨西哥鼓励生产丝。到16世纪50年代,丝产业被牢固地建立起来了。在16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丝产业有了大幅度增长。然而,16世纪80年代期间,墨西哥丝绸生产者开始遭受严重的经济困难,导致这种状况的主要因素之一是来自中国的竞争。

——崔瑞德、牟复礼:《剑桥中国明代史》下卷

卡斯蒂利亚的呢绒和丝绸业“在年的危机中垮台。”从年开始,“由菲律宾运到美洲的货物价值,超过从西班牙运到美洲。”不难想象,从荷包里往外掏银子,整船运往中国,没完没了,气急败坏“佛郎机”不肯吃素了。

仅从中国驶往马尼拉的商船每年就有30~50艘之间。墨西哥从马尼拉越洋进口的货物有60%产自中国,……16世纪初,为了推进这种贸易,马尼拉的定居华人上升到2.7万人(有人说是三万人)。但是,他们成为几次大屠杀的牺牲者,年的那一次就有2.3万人被杀害(有人说是2.5万),年又爆发了一次大屠杀。

——弗兰克:《白银资本》

在年也曾明令禁止中国丝货运往美洲市场,……虽然如此,中国的丝货,由明中叶到清中叶,即由16到18世纪末,还是在这条航线上大量运往美洲出卖。

——全汉升:《明清经济史研究》

17世纪,荷兰靠更多更大的舰船赢得海上霸权,再次努力工业革命。谁都看到了,喝茶的人越多,茶杯茶壶需求越旺。与茶叶、丝绸相比,瓷器单位重量的价值含量超低、易损→包装和运输成本超高。“在当时由中国传入的各种工艺中,制瓷法还是最容易为人所掌握。”精通玻璃制造的欧洲从年代,奋起直追,荷兰一马当先。

荷兰人在德佛特建立自己的陶瓷工业,生产中国蓝白花瓷器的廉价复制品。与此同时,日本人发展了自己的陶瓷工业以取代中国的进口瓷器。荷兰人又进而复制日本的中国陶瓷器复制品。后来欧洲的塞夫勒和迈森也开始了陶瓷生产。

——麦迪逊:《世界经济千年史》

从年荷兰仿制到年德国成功,西方制瓷产业从无到有→中国宋瓷“订烧”特制花样翻新。专业出口越来越多,送来的银两越来越多。

17世纪荷兰东印度公司就经手了大约六百万件瓷器,而这一数目只相当于明代出口瓷器的16%。

——艾尔曼:《科学在中国》

荷兰东印度公司出口亚洲,“在年货物与银的价值比例为货一银五;年货与银的比例,则为货一银15。”年代“每年约1~2万盾,……到年达万盾。……由于中国商船运走的白银实在太多,以致雅加达市场上作为交易筹码的货币深感不足,因此在荷兰东印度*府常常发布命令限制中国船运走白银”。年“抵达那里的中国船舶达到顶峰。”不产“佛郎机”的荷兰人也不肯吃素了。雅加达当局“下令把城内所有中国家长俱都斩尽杀绝,把停泊在荷兰船上的所有水手都调集进城内,用抢掠中国人的财产为引诱,共同执行这次大规模的屠杀。 ,不幸的中国人没有做任何抵抗。”再来一次“2~3万人丧生”。

中国商人继续在东南亚保持大量的活动。中国的贸易团体在菲律宾、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 定居下来。在那里他们增强了当地的文化多样性,并且直到20世纪还保持了在当地和区域贸易活动中的优势地位。

——斯特恩斯:《全球文明史》上冊

18世纪,英国靠更多更大的舰船赢得海上霸权,优质产品的海外出口“已是光彩夺目。”“因此在一个商业意义上,使伦敦成为世界的京城。”——除了广州。年,英国东印度公司销往中国的商品,相当于从中国进口商品的2%,50年代不超过5%,60年代才达到10%。“一直到18世纪后期,英国商品出口的价值,只占进口商品价值的十分之一或更少,而其它部分的贸易逆差,则需要以现金和贵金属来支付。”“年时,英国的GDP(不包括爱尔兰)是荷兰的两倍,到了年时它相当于后者的七倍。……英格兰银行成立于年,并于年开始大规模重铸货币。”没想到“重铸的银币并没有为英国提供良好的货币,大部分硬币很快就被熔成银条运往国外。而半数仍在流通的银币则引起了非常严重的通货紧缩。地主和债券人从中渔利。硬币短缺使贫困大众的生活雪上加霜,他们开始在一些城镇闹事。甚至连*府也没钱再兑付士兵的工资。”

~年,一共有将近万英镑的银子运到中国来。、~及年,英国银子输入中国总共.6万英镑有多。……英国在重商主义之下,舆论对此相当反对,认为作为货币的银子是一种财富,银子由英输出太多,要影响到英国财富减少,

——全汉升:《明清经济史研究》

可是没辙,“中国人什么也不需要。东印度公司的一位经理写道:‘我说不出一件能在那儿获得成功的商品;我们所有的东西都试了。’一件也没有?人们避而不提鸦片这个词。”“英国的羊毛制品在中国毫无市场,而单音的钟表、八音盒及古董贸易,并不足以实现贸易进出口之间的平衡。”“棉纱及其制成品从年占英国出口量的2%迅速提高到年的62%”,可是直到19世纪末,“中国手工布比兰开夏机织布要便宜、耐用。”

亚洲文明的三大手工业是棉丝纺织品,包括首饰在内的金属制品以及陶瓷器皿的制造业。另外还有许多次要的手工业,也都是具有工业技术和工业组织的全部特征;它们生产爆竹、砖瓦、乐器、家具、胭脂、香水等等,这些都是亚洲大部分地区日常生活的必需品。……现存的历史资料,无论涉及加工过程的还是关于分配体制的,都明明白白地显示,亚洲的大部分手工业都包含有一系列中间环节,而职能的划分既是社会职业的划分,也是技术上的分工。在纺织业里,一块印花布或平纹细布需要经过棉农、采摘工、轧棉工、梳棉工、纺纱工、织布工、漂白工、印花工、画图工、轧光工和修补工等一系列工作才能到达公众手里。……用金属制成的文物可以列出一个很长的目录。农业器具,建筑物的金属扣栓、金属门和金属锁,炊具,厚重精制的兵器,宗教用品,钱币和首饰……在亚洲各地都形成活跃的贸易,以各种方式买卖粗布、陶器、铁器和铜器。平民百姓和达官贵人都购买这些简单的日用品。

——布罗代尔:《15~18世纪的物质文明、经济和资本主义》3卷

“荷属东印度总督科恩在年指出,不经过战争就不能维持贸易,没有贸易就不能维持战争。”西方贸易产权清晰,产、供、销一条龙,谁打下来谁贸易~垄断,天经地义。达伽马“发现”印度航线,马上开打→征服占领。哥伦布“发现”美洲,马上开打→征服占领。葡萄牙来到中国,马上开打→征服占领,蚍蜉撼树谈何易,、年两次开打,两次船毁人亡。荷兰战胜葡萄牙称霸,年“发现”澎湖,年占领台湾,建城堡、修炮台,苦心经营了半个世纪。忽然来个海盗,被朝廷追剿得没处落脚,非让武器先进的侵略者滚蛋,赔兵费、纳贡赋都不干。先海战后陆战,荷兰人损兵折将,投降走人。英国战胜荷兰称霸,年从澳门杀奔广州,经过激战,占领堡垒,悬挂国旗。二位领导“在中国官员们的面前下跪,将顶在头上的请求书递交将*。”~年,尽管数代洋人在海外大屠杀华商多少趟,弗兰克说“中国最强,欧洲最弱,日本和印度介于二者之间。……在18世纪后半期以前,欧洲*事技术的发展还不能开始改变亚洲任何地方以陆地为基础的力量格局。”在这个前提下,“亚洲人之所以挣得金银,首先是因为他们从一开始就更勤奋,更能干;而新增添的金银则接在亚洲促成了更大的需求和更大规模的生产。”进一步推动生产技术、产品质量的提高。正如斯密经典所云:

假设能在国内市场之外,再加上世界其余各地的国外市场,那末更广大的国外贸易,必能大大增加中国制造品,大大改进其制造业的生产力。如果这种国外贸易,有大部分由中国经营,则尤有这种效果。

——斯密:《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下卷

外贸深化内贸,内贸促进专业化分工,分工促进技术进步,技术进步推动出口。“经济在内部的扩张与对外贸易增长相辅相成。”中国古代最发达的市场经济充分发挥正能量。

整个对外贸易额看来显然超过了欧洲,规模更大的国内商业和城市化达到了新的水平,而且始终比海外贸易重要得多。商人同业公会在所有发展中城市大批成立,……平底帆船队在沿海和内陆大河航道上往来,城镇市场货物充足,购销两旺。普遍的繁荣保证了国内和平。外国白银不断流入以支付中国出口货,包括现在运往西方的茶和丝绸,使中国赢得巨额贸易顺差。当单纯的生存农业转变为更细的劳动分工和更强大市场力量时,纺织物和手工艺品的生产急速增加。

——墨菲:《亚洲史》

众多城镇——特别是在长江下游和福建地区开始专业化的手工业生产,许多是生产特色陶瓷产品、特色丝绸和质量不等的纸张。食品的种类增加了——如生长在专门地区的荔枝和柑橘;或加工食品,如食糖和糖果。企业的规模和水平也增加了,特别是和矿产相关的行业。许多新城镇涌现,多在水路沿线和沿海地区。这些新城镇的名称中常含有意为市场之词。

增长中的经济、扩张中的市场、自由流动的货币、庞大的商人阶层——所有这些因素都反映经济的繁荣,其中包含比前代更强大的商业和非农业成分。

——韩森:《开放的帝国》

持续三百年“对外贸易”=顺差90%的同义语, 造就了物阜民丰的康、雍、乾盛世,再铸辉煌,回光返照。纸币敷衍“钱荒”近五个世纪以后,西方银两源源不断,国际需求拉动GDP持续高速增长,货币化商品化城市化的市场经济大踏步广泛深入,工农业生产交易规模迅猛发展,社会化分工科学技术创新日新月异,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在英格兰土地革命之后的一个多世纪里,土地革命带来的生产力增长仍然无法让英国农民的生产赶上中国农民。”“铜钱是亚洲大部分地区日常使用的最主要、最广泛的通货,但是它逐步部分地被白银所取代。”币材变化再度成为市场交换关系和经济发达水平的标识:在金银为主的西方封建社会,“17世纪那里的人们在日常应用中日益转向使用铜币”;在铜钱日用几千年的中国市场经济,“除了最穷的人以外,所有的人都经常使用白银。”

中国在元朝(~年)统治下使用纸币和一种严重失控的铜币制度的一系列失败经验,没有给这个国家留下任何受到普通承认的货币中介,此后,从约年起,中国实际上在为她的经济重新确定通货。

——彭慕兰:《大分流》

斯密《国富论》的原理是:财富由金银构成。“在任何国家,贮积金银被认为是致富的快捷方式。……增加此等金属,应当是该国*治经济的大目标。”结论是富国两大手段:“奖励输出和阻抑输入,……即通过有利的贸易差额,使国家致富。”罗斯托在《这一切是怎么开始的——现代经济的起源》告诉我们,《国富论》的原理和结论,属于西方公认的简明公式。

腓特烈大帝用重商主义学说的简明公式,向他的官员阐述了他的指导原则:“有两件事有利于国家的福利,一,从国外把钱赚回来。这是商业的职责。二,防止资金不必要的外流。这是制造业的职责。”……他们的动机在当时是普普通通的:增强*事上自给自足的能力;扩大出口,减少进口。

——罗斯托:《这一切是怎么开始》

遵循这个国际惯例,市场调节最成功的是“中国制造”,不怕激烈竞争,哪怕激烈到多次大屠杀海外华商。有些讽刺意义,标榜自由贸易的列强,历来对中国进口关税壁垒。英国茶叶税率超过%,税率高得引发各国走私和掺假(树叶和草)无法遏制,被迫降低。年前后,英国进口平均关税税率超过50%。相比之下,中国落后封闭+保守愚昧=除了鸦片,毫无限制眼镜、望远镜、钟表、八音盒等新鲜玩意儿敞开进口。鸦片战争以后《南京条约》规定中国关税“平均税率不得超过5%。由于当时中国法定的关税税率要低于这一规定,因而他们没有意识到,通过认同这一条款,他们实际上放弃了自己设定本国关税税率的自主权。”

回顾年,英国使节团不远万里,口口声声专程前来祝寿,乾隆龙颜大悦,官方接待——“中国官员对于吃饭真是过于 了。”而且“凡遇该国等贸易之事,无不照料周备。”万万没有想到,为了排挤其他列强、尤其造反独立的美丽尖,首封国书唐突知会治外法权——派来祝寿的正、副贡使不走了,千挑万选“到大皇帝驾前办事,”专门管理英国商人——“有不是罚他们,有委屈亦可护他们”。驻京办事“距澳门贸易处所几及万里,伊亦何能照料耶。”万国来朝的十全老人闻所未闻,丝毫没有心理准备,脑筋急转弯不过来,为了礼貌送客,掰开了揉碎了,婉转中脱口“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万万又没有想到,48年后鸦片战争,这句话被当成愚昧保守的铁证,永远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了——“它们也许是中西关系史中最频繁被引用的语句。”平心静气回头看,和今天一样,列强科技严格保密,生怕中国人(确实在)很快学会。耄耋皇帝从承德返京不休息,直奔英使忽悠的高科技。“马嘎尔尼所带物品中的大多数,中国人可以做得更好而且更便宜,所以中国不需要它们。”和珅热情陪伴来宾游览,大殿里巧夺天工的浑天仪、太阳系仪、钟表和留声机,应有尽有,英使日记载,“于是,吾乃大骇,以为吾所携礼物,若与此宫中原有之物相较,必如孺子之见于猛夫,战栗而自匿其首也。”事实上,来以前,“伦敦的明眼人早就讥讽那些给中国准备的礼物不过是对英国在中英贸易中逆差的再次说明。”副使公开承认:“在准备礼品的时候,关于这一类的东西,无论在价值上或在手工的精巧上,想超过中国人所已经从私商方面买到的,这是不可能的事。”所以,斯当东出版回忆录,%理解乾隆爷给乔治三世的回信。

中国国土广大,具有多种不同气候,在必需品上——虽然不是在 品——可以自给,因此中国*府绝不重视对外贸易,认为可以随意限制对外贸易。……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中,中国市场上对欧洲商品确是不大需要。

——斯当东:《英使谒见乾隆纪实》

罗素理解弘历:“他对于与西方通商的理解也不能说错:国计民生所需之物中国都有,西方强迫中国与之通商不过是出于一己之私,而与中国交换的东西只不过是聊胜于无。”中国人钱穆当然更替自己领导说话:“中国以农立国,地兼寒、温、热三带,国内贸易足可自给,国外通商非必需。往往以我日用品易彼奇珍异玩,徒足引起国内之贫富不均,以及风俗之奢华,而于整个国民生计,无大补益。”

印度市场,还有莫卧儿人,对与英格兰做生意几乎毫无兴趣,他们看不上英国人给他们提供的货物样品,英国那时经济终归要落后得多,这也是他们寻求购买印度货却几乎拿不出吸引人的商品做交换的原因。……公司在年派了一个使团去见那时实际上已丧失权力的莫卧儿皇帝,使团团长像“一颗最渺小的沙粒”拜倒在皇帝面前,对他表示了“一个奴隶应该表现的尊敬。”……使团基本上遭到冷遇,要不是皇帝生病并请求使团中的英国医生给他诊治的话,也许会被永远置之不理。

——墨菲:《亚洲史》

没有不散的宴席。三个世纪疯狂开采到19世纪,南美银矿枯竭。西方银两跟不上了。巨额贸易难以为继,大英帝国难以为继:*府税收10%来自茶叶。不仅英伦三岛,北美、南非、澳大利亚、新西兰、印度全让惯得“日不落”喝茶→用瓷器(至少陶瓷)。“茶”和“英国”几乎成了同义词。波士顿把中国茶倒海里,引爆独立革命。美丽尖高调喝咖啡,“切断了墨西哥的白银供应,”大不列颠的海外重心不得不从西印度转移东印度。一旦更多子民抗拒喝茶,笃定没钱工业革命了!

鸦片“是能扭转西方向中国白银外流局面的 商品。”而且,唯独鸦片刚需,不怕市场调节。“与世界经济体内其他地方生产的变化没有直接的联系,它只是为东印度公司在中国进行贸易的需要服务的。”自从“发现”新大陆以来,中国、日本, 硕果仅存两个国家尚未沦为西方殖民地。几代列强多次尝试动武→多次落后挨打→只得倒行逆行重商主义,忍气吞声白银流失三百年,终于打出*事革命。

~年间,西方能源获取量只增长了2.5倍,但其*事力量却增长了10倍。

——莫里斯:《西方将主宰多久》

西方的战舰,这个优势是他们意识到的。而且缺了它什么都无从开始;它几乎决定了其它一切,至少使其它一切都有可能实现。……每当暴力横行无阻,利润便打破纪录。

——布罗代尔:《15~18世纪的物质文明、经济和资本主义》3卷

什么落后就要挨打?肯定不是“重农抑商”养成长期超高比例的贸易顺差。相反,不思进取,坐吃老本,放任自流市场调节,生丝、茶叶、瓷器,一项一项被他国进口替代,技术赶超。歌舞升平+文恬武嬉=《饥饿的盛世》千疮百孔,乾隆腐败至深至和珅,生来乍到的英使团都知道“许多中国人私下称之为二皇帝。”到这份上,中国落后挨打=英国落后打人,大英帝国的生产力发达得必须靠鸦片来平衡无力负担的巨额贸易逆差。什么落后就要挨打?不归市场调节的杀人技术+战争能力落后就要挨打。更何况,乾隆时代尚未有蒸汽船、铁路、电报、速射武器的技术进步日新月异,战之必胜的信心满满。

(摘自王小强《最发达的市场经济》)

来源:大风网站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bszl/26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