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上保险 >> 上保险前景 >> 正文 >> 正文

中远海控俨然称王,中国船舶驶向何方

来源:上保险 时间:2022/10/26
中科医院 http://baidianfeng.39.net/a_kycg/210921/9470965.html

作者:孙不悟空

周期股的热度已逐渐退散,航运周期 中远海控也风光多时,而其上游造船行业龙头中国船舶虽也作为周期股,涨幅却刚脱离底部,仅是历史 点的六分之一,是沧海遗珠还是物有所值?

本文将从中国造船文化、造船地位,中国船舶公司本身,以及造船大周期角度进行讨论,力求客观全面。

一、船舶大国的崛起

1、曾国藩、李鸿章与江南机器制造总局的文化积淀

2、新中国*民船舶峥嵘岁月

3、顶梁柱中国船舶是怎样铸成的

二、造船周期十年大景气度向好

1、历史造船周期的复盘与思考

2、供给端出清十余年,全球产能集中化

3、需求端三叉戟,新签订单量有望翻倍

4、对中国船舶未来的几点展望

01船舶大国的崛起

1、曾国藩、李鸿章与江南机器制造总局的文化积淀

在洋务运动刚兴起的19世纪60年代,恰逢太平天国与捻*起义后期,李鸿章于和年创办的上海洋炮局、苏州洋炮局等制造洋枪洋炮,为清朝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

战争形势虽然逐渐明朗,但中华大地依然内忧外患,列强虎视眈眈。因而李鸿章对洋务派较为同情并实际支持,自己也在继续仿制洋枪洋炮、求洋法、习洋器的基础上,注重海*建设,私下派丁日昌寻找办厂造船的机会。

年,丁日昌访得上海虹口美商旗记铁厂,旗记铁厂不仅能造枪炮,而且有制造轮船的功底,非常符合李鸿章的要求。

在征求总理衙门同意后,年9月,由曾国藩规划,李鸿章操办,耗费白银六万两买下了上海虹口美商旗记铁厂,并合并了丁日昌、韩殿甲的洋炮局,正式成立大型新式*工厂、造船厂、洋务企业“江南机器制造总局”。

年,曾国藩从洋税中提取一成作为专款,抽调了曾在安庆*械所内以手工制成木壳轮船的徐寿、华蘅芳等人,改装国外旧机器,成功下水江南机器制造总局制造的 艘木质轮船“恬吉”号,振奋了*心民心。

之后,江南机器制造总局不断发展扩张,到19世纪末,建有十几个分厂,拥有自己的码头、车间和试验场地,厂房楼宅间,人员人,大小机床台,锅炉31座。江南制造局一年就可以制造子弹9万发、地雷枚、枪支0支,几乎支持着整个大清王朝所有陆海*装备和弹药供需,一度成为全东亚 的兵工厂,开创了中国*事、工业史上的多项 ,并援助建设了 支海*——北洋舰队。

此外,江南机器制造总局还在工厂下面开设技术学校、翻译馆、广方言馆等文化教育机构,学习国外先进技术,培养了一大批近代技术人才和科学家。

甲午战争失败后,江南制造总局经费短缺,船坞长期荒废。年3月,两江总督周馥将船坞从江南制造总局中划分出来,成立江南船坞,划归清廷海*部,还面向市场实行商务化经营,自负盈亏,而江南制造总局则专心制造*火,史称“局坞分家”。

辛亥革命枪响,江南船坞改名江南造船所,在开明的商务化经营和管理下,江南造船所发展迅速,甚至在年拿下美国的4艘万吨巨轮订单,总价万美元,仅用4年便竣工下水,航速达到每小时13海里,超过美方要求,江南造船所由此名声大震。那个时期的十四年间,江南造船所产量稳步推进,共计建造了船舶艘。

年,江南造船所归属南京国民*府,改称海*江南造船所,年,陈毅正式接管船坞,年,江南造船所改名为我们最为熟知的江南造船厂。

江南造船厂在年到年近百年波澜壮阔的历史长河中,因国家危难而生,历经民族坎坷,见证中国船舶工业发展。更具意义的是,江南造船厂为新中国的造船大国崛起奠定了基础,也成为本文的探究标的公司中国船舶的主力船厂。

从文化上思考,李鸿章同一时期创立的另一个洋务企业轮船招商局,在衍生百年后的年,发起成立了招商银行,年,又与中国工商银行发起成立平安保险公司,相当于孕育了目前中国极富盛名的两大金融巨子。而同为李中堂代表企业的江南造船厂,深厚的文化积淀又是否会在将来迸发超乎想象的能量呢?

2、新中国*民船舶峥嵘岁月

年5月28日,上海市*事管制委员会主任陈毅、副主任粟裕正式宣布接管江南造船所,这家历久弥坚、功勋卓著的企业进入新时代。同时,我国*用、民用船舶工业更是焕发新生机,驶入新轨道。

年10月1日,船舶工业局在上海成立,标志着中国船舶工业 次有了全国统一的领导机构;年,国内自行设计的 艘机动渔船“五一”号在青岛渔船修造厂建成;年7月,新中国成立后自行设计、建造、检验的 艘大型长江客货船“民众”号(后改名“东方红31”号)建成,我国造船工业逐渐稳定下来。

年10月, 机械工业部部长*敬在一机部厂长会议上指出,造船工业的方针是“以*为主,以*带民”,确立了*用船艇的主要地位;年1月, 领导人在陈毅陪同下,视察了江南造船厂正在建造中的我国 艘中型鱼雷潜艇;同年8月1日,交通部在北京正式设立中华人民共和国船舶登记局标志着新中国船检事业承载着实现中国航运独立主权的使命登上历史舞台。

年,中央要求国防工业“3年突破 ,5年基本形成体系,8年独立完整”;对海*建设提出“以导弹为主,以潜艇为重点”的方针和近期建设目标,并确定船舶工业按“三区两线”布局的8年建设规模;

年12月,大连造船厂为交通部远洋运输局建造的我国自行建造自己拥有的 艘万吨级远洋货船“跃进”号竣工交付,但次年发生沉船事故;年3月,中央专委第十一次会议批准,核动力潜艇研制工程重新上马;

年12月,中国自行研制的 艘导弹驱逐舰交付使用;年8月1日,中央*委发布命令,将中国自行设计制造的 艘核潜艇命名为“长征一号”,正式编入海*战斗序列,标志着人民海*进入拥有核潜艇的新阶段。

年12月,面对中国造船产量占世界份额仍不足1%的情况,邓公召见了国防工业各部的部长,分析了船舶工业面临的国际国内形势,他说:“中国的船舶要出口,要打进国际市场”;

几年后,年1月,2.7万吨远洋散货船“长城”号在大连造船厂完工交付,这是 艘按国际标准建造的出口船舶,也是中国改革开放后按照国际标准、适应国际规范、自主设计建造的 艘大型出口船舶,率先叩开了通往国际市场的大门,开创了中国船舶出口的新纪元,中国加速融入国际市场。

年5月,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成立;年5月,被部队官兵誉为“中华 舰”、我国自行研制设计生产的新型导弹驱逐舰首舰哈尔滨舰交付海*;年1月,被誉为“神州 坞”的30万吨船坞在大连造船厂投产;同样是在年,中国首次超过德国,成为继日本、韩国之后的世界第三大造船大国。

进入新世纪,随着经济实力的猛增和综合国力的加强,国家对船舶工业的重视程度仍在不断提升,6年8月16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船舶工业中长期发展规划》,这是中国船舶工业中长期发展规划首次进入国务院常务会议的审议范畴,我国的*用船艇和民用船艇两条腿都要走得快走得稳。

在海**舰方面,保持压倒性优势的“世界警察”美国、继承苏联绝大部分*事实力的重工业大国俄罗斯、海上力量发达的日本,都或多或少对地区构成一定威胁,因此我国各个型号的先进*舰基本都在大规模批量生产,以显著增强海*实力,匹配国力,保卫地区安全。

在民船方面,中国造船企业积极争夺市场订单,在散货船、集装箱船、油船、LNG船、工程船等各领域与日韩欧美展开无差异竞争,谋求更多市场份额与盈利空间。

从产业转移的发展规律看,受劳动力成本、工业制造水平、*府支持等因素影响,从上世纪开始,世界造船中心先后由欧美转移至日本,由日本转移至韩国,而后中国崛起,获得大量低附加值订单。

7年,我国全年承接新船订单突破1亿吨大关,超过韩国,跃居全球 ,并成为世界造船历史上 年接单量突破亿吨大关的国家;年,中国在造船完工量、新接订单量和手持订单量三大造船指标首次跃居世界榜首,达到国人盼望已久的非凡成就。

近十年,进入我们记忆范围,包括航空母舰辽宁舰、山东舰下水,屡破下潜深度纪录的载人潜水器“蛟龙”号,江南造船厂完全自主研制新型万吨级驱逐交付舰、中船集团自主设计建造的极地科学考察破冰船“雪龙2”号等等,我国船舶工业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向高精尖领域不断突破,由造船大国向造船强国的目标挺进。

从数据上看,中国在三大指标已稳定多年世界 ,今年上半年,我国造船三大指标国际市场份额均保持在四成以上,造船完工量、新接订单量、手持订单量以载重吨计分别占世界总量的44.9%、51.0%和45.8%。而世界造船行业的格局呈中日韩三足鼎立之势,且往中韩两分天下发展的趋势愈发明显。

新中国七十年的船舶工业峥嵘岁月,在*用船舶、民用船舶双领域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而这个成就的基石,是数百家中国造船企业共同的奋斗结晶。其中,CSSC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无疑是奋斗路上的先行者,是国家船舶工业的顶梁柱。

3、顶梁柱中国船舶是怎样铸成的

7年,中船工业集团将旗下核心民品上海外高桥造船、中船澄西及远航文冲3家子公司注入上市公司沪东重机,并改证券名为中国船舶,专注其民用船舶业务的发展。

年,为深化国企改革,进一步聚焦船舶主业,中国船舶所在集团中船工业集团与中船重工集团实施联合重组,于当年11月26日在北京召开成立大会,成立中国船舶集团,即“南北船”合并事件。由此,合并后的中船集团拥有科研院所、企业单位和上市公司家,资产总额.8亿元,员工34.7万人,一举成为全球 的造船集团。

作为中船集团旗下核心*民品主业上市平台,中国船舶于19年和20年加快剥离低效资产,积极并购注入优质产能,定增收购并逐步实现了对江南造船、外高桥造船、中国澄西、广船国际等船厂的全资控股。目前,中国船舶占比全国造船份额约25%,且中船集团未来继续向中国船舶注入资产的可能性非常大,大连造船厂、北海造船厂、沪东中华造船厂和山海关造船厂等均有望继续并入中国船舶,继续将此核心上市平台做大做强。

业务上,中国船舶具有完整的船舶行业产业链,主要包括船舶修造、动力装备、海洋工程、机电设备四项业务。其中船舶修造占比营收近8成,*民品船舶产品线十分丰富,涵盖了各式*用舰船、特种辅船和散货船、油船、集装箱船三大民品主力船型和高附加值船舶,是中国船舶最核心的业务所在。

旗下子公司组成主要为江南造船、外高桥造船、广船国际、中船澄西和中船动力集团五家企业。

江南造船厂前文已经详细介绍,无论是业务组成,历史地位,还是文化积淀,都对当下的中国船舶产生了深远影响。在*船领域,江南造船是我国历史最悠久、*品结构最齐全、造船效率 的*工造船企业,也是我国技术 、规模 的*船生产基地,可以说,没有江南造船厂,就没有中国船舶和中国海*;

在民船领域,江南造船是中国 拥有全系列 气船、研发、设计、建造能力的船企,目前已具备A型舱、B型舱、C型舱和MarkIII薄膜舱各类围护系统 气船自主研发设计和建造能力。

外高桥造船是船舶行业内 规模化、现代化、专业化和影响力的造船企业之一。外高桥造船统筹资源配置、完善设计研发,多维度地保障邮轮项目有序推进,积极践行“邮轮引领、一体两翼”发展战略,一方面对重点船型展开升级优化,另一方面拓展新船型为突破高端奠定基础,完成了多项重点船型的优化升级及双燃料等多项技术的配置,并着力加快突破包括LNG运输船型开发、绿色燃料应用等一批关键核心技术。

广船国际是中国华南地区 、最强的*辅船生产保障基地,可研发、设计、建造符合世界各主要船级社规范要求的40万载重吨以下的各类舰船,在MR、LRⅡ、半潜船、客滚船、极地运输船等高技术、高附加值船舶和补给船、布缆船、救助船等保障船型方面掌握核心技术。今年上半年,广船国际承接TEU集装箱新造订单,成为了中国华南地区 家建造大型集装箱船的船企。

中船澄西在生产效率、周期、产品质量、成本控制、顾客满意度等方面展现竞争优势,形成一批有优势竞争力拳头产品,业已形成良好的声誉及品牌竞争力。造船方面,灵便型散货船具有 地位,绿色环保节能船性能优越,产品结构进一步优化,市场适应能力明显较强,非船钢结构风塔行销全球市场,产品品质、成本竞争力较强;修船业务方面,中船澄西被业界称为“五星级”修船厂,尤其在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特种船舶的修理和改装业务具有较大市场份额。

中船动力集团是国内 动力企业,是中国船舶动力装备业务的主要组成,可以研发制造船用中、低速柴油机、气体机及双燃料机等,形成了研发、制造、配套、服务的全产业链能力。公司研发的全球首台机载SCR(选择性催化还原系统)的船用低速机CSSCWinGDX52正式向全球发布,自主研发的X92DF双燃料发动机成功交付。目前,中船动力集团具备万马力的低速机年产能,国际市场占有率位居世界第二。

股价的根本终究是业绩。8年金融危机以来,造船与航运行业处于下行周期,低迷十年之久,中国船舶利润也自然惨不忍睹。但作为造船行业龙头,中国船舶拥有强大的技术、成本、规模、团队和资源优势,寒冬没有倒下,春天就将无限光明。

今年,造船价格相较往年已有明显提升,似乎有反转的迹象,我们沿着造船周期的逻辑深入探究。

02造船周期十年大景气度向好

1、历史造船周期的复盘与总结

造船是非常典型且相当漫长的周期行业,一个完整的周期时间跨度达到近三十年,复盘过去百余年,造船行业曾有四次景气周期。

-年,一战直接拉动了参战国船舶工业的繁荣,叠加钢结构蒸汽轮船对帆船的技术替代,造船行业迎来 波景气高峰。战争过后,需求降低,船厂产能的扩张致使供给过剩,又遇到三十年代的经济危机,造船行业收入微薄,整整沉寂了二十年。

-年,一战期间的老船艇已经明显老化,漫长的萧条期也让船厂产能大幅出清,随着二战战火持续深入,*备竞赛对船舶的需求再次快速上升,相比一战有过之而无不及,形成了第二波景气峰值,且较一战提高近%。在此过程中,美国大发横财,从战时船舶工业中获益近四分之三。

-年,虽然二战的结束导致造船需求急速下降,但战后各国经济复苏较快,且美国、德国、日本等大国清除了大量产能,供给端也对应萎缩,造船行业很快恢复生机。

年后,全球贸易爆发,对船的装箱量、船速等提出了更高技术要求,且二战时期的船舶逐步老化,年,又恰逢苏伊士运河关闭,多方因素直接推升了造船行业-年的第三波新高峰,船舶产量超过一战与二战时期的峰值总和。

这一时期,日本和韩国抓住了历史机遇,接替欧美出清的产能,一跃成为造船强国。之后,全球贸易增速下降,石油危机袭来,造船市场出现大量闲置运力的局面,供过于求,再次跌入低谷期。

-7年,上一波景气时期的船舶又一次老化,全球经济在美国的带领下强劲复苏,中国也在加快开放,对国际贸易的参与愈发庞大,贡献了世界贸易的重要增量,同时,贸易的加大对运输船本身要求也更高,尤其是集装箱船,其尺度从TEU发展到TEU,20年里扩大了近5倍。

所以,需求端的长盛推动造船行业长达约20年的第四波繁荣景气周期。在这一时期,全球造船产业往中国偏移,我国造船公司响应大势飞升,稳步前进成为 造船大国,中日韩三分天下的局面也由此形成。

8年后,金融危机爆发,运价大跌,船舶工业也因此遭受重创,订单大幅下滑,前二十年涌入的大量造船过剩产能、船厂、资本为行业发展带来极大负担,造船业又进入了熟悉的漫长的去产能调整期。

疫情以来的1年多,航运价格的上涨让人瞠目结舌。年1月,一个40英尺的集装箱,从中国宁波港运到美国洛杉矶的海运价格只要多美元,但是到了年8月,价格就突破了00美元,不过一年半的时间,涨幅超过了10倍。航运的高景气也向上游延伸,造船业因此受益,年10月,克拉克森新造船价指数达到,创下十年来的新高。

其实,对于任何周期行业景气度的上行或下降,最核心的判定因素就是供需关系,因此我们下文也将从供给端的变化和需求端的变化两方面入手分析。

而复盘历史的四次造船行业景气周期,我们可以得出:在供给端,需要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bszl/16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