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上保险 >> 上保险市场 >> 正文 >> 正文

申报高企认定有什么好处

来源:上保险 时间:2023/3/16

认定高新技术企业的优势

1、高新认定奖励   取得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证书后可享受各区相应认定补贴,如:深圳市5万(重新认定3万)罗湖30万、福田30万(重新认定5万)、宝安30万、盐田30万、光明30万、坪山30万(深高5万)、龙华30万(重新认定20万)、龙岗20万(高新复审10万)、大鹏20万宝,南山区10万。   2、税收优惠   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申报成功后,可享受企业所得税减免40%的优惠*策,即根据国家新税法:高新技术企业享受15%的企业所得税(非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税率为25%)。如果企业销售额万以上,一年省下来的税收都有好几十万。   3、研发费用加计扣除   企业为开发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发生的研究开发费用,未形成无形资产计入当期损益的,在按照规定据实扣除的基础上,按照企业研究开发费用的50%加计扣除;形成无形资产的,按照无形资产成本的%摊销。   4、用地优惠   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在购买土地时候,可享受当地*府高新技术企业用地优惠*策(低于同等地价5%-25%的优惠)。   5、其他项目基础   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资质也是很多资助类、认定类科技项目的基础,资助类如重大专项、国内国际合作等,认定类如研发中心、技术中心,国家技术工程中心等,所以很多科技项目都需要具备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资质的基础上申报。   6、招投标、上市加分   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成功后,可以无形中提高企业招投标资质水平,同时高新技术企业认定也是企业上市的加分条件。   7、 的资质认证硬招牌   高新技术企业不仅能减免企业所得税,无论对于何种企业都是一个难得的 的资质认证,对依靠科技立身的企业更是不可或缺的硬招牌,其品牌影响力仅次于中国名牌产品、 、 产品。   8、提升企业品牌形象   高新技术企业的认定,将有效地提高企业的科技研发管理水平,重视科技研发,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能为企业在市场竞争中提供有力的资质,极大地提升企业品牌形象,无论是广告宣传还是产品招投标工程,都将有非常大的帮助。   9、新三板上市必备条件   新三板上市的必备条件,优先批准符合上市条件的股份制高新技术企业股票上市。   10、促进企业科技转型   创新是企业发展的根本动力,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策是一项引导*策,目的是引导企业调整产业结构,走自主创新、持续创新的发展道路,激发企业自主创新的热情,提高科技创新能力。   11、提高企业市场价值   证明企业在本领域中具有较强的技术创新能力、高端技术开发能力,有利于企业开拓国内外市场,是企业投标时的重要条件。   12、提高企业资本价值   高新技术企业是吸引地方*府、行业组织对企业实施优惠*策和资金扶持的重要条件,也更具有吸引风险投资机构和金融机构的实力,从而推动企业快速投入到产业化经营中去。   13、吸引市场核心人才   科技创新的核心是人才,当企业获得高新技术企业认定,证明企业在本领域中具有较强的技术创新能力、高端技术开发能力,这将是招揽核心人才的一大优势。   14、改善企业办公用地   高新技术企业可优先获得办公及工业用地,将为企业的快速发展提供强大的推动力。同时,可获得免费用地的机会。   15、优先*策   高新企业可优先获得办公及工业用地的获批;可优先列入*府采购名单;增加招、投标力度与加分;享受优先贷款*策。

主要认定条件

成立年限

申报企业须注册成立个日历天数,而非一个会计年度。

科技活动人员

企业从事研发和相关技术创新活动的科技人员占企业当年职工总数的比例不低于10%。

近一年高新技术产品收入占比

近一年高新技术产品(服务)收入占企业同期总收入的比例不低于60%。

知识产权

(1)申报企业必须拥有在中国境内授权或审批审定的知识产权,且知识产权在有效保护期内。知识产权权属人应为申请企业;

(2)不具备知识产权的企业不能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

(3)高企认定中,对企业知识产权情况采用分类评价方式,分为Ⅰ类和Ⅱ类。

Ⅰ类:授权发明专利、植物新品种、 农作物品种、国家新药、国家一级中药保护品种和集成电路布图设计专有权;

Ⅱ类:实用新型专利、外观专利、软件著作权(Ⅱ类的知识产权在申请高企时,仅限使用一次)。

(4)在申请高企及高企资格存续期内,如果知识产权有多个权属人时,只能由一个权属人在申请时使用;

(5)专利的有效性以企业申请认定前获得授权证书或授权通知书并能提供缴费收据为准。

近三年研发费

上年销售收入≤万元:三年研发费占三年销售收入之比不低于5%;

上年销售收入在万元和2亿元(含2亿元)间:三年研发费占三年销售收入之比不低于4%;

上年销售收入2亿元:三年研发费占三年销售收入之比不低于3%。

研发费用的归集按照“研发费八大项”进行,并由有资质的中介机构进行专项审计。

注:8大费用中,“其他费用”一般不得超过研究开发总费用的10%,另有规定的除外;委托外部费用发生额的80%计入研发费用总额;企业在中国境内发生的研究开发费用总额占全部研究开发费用总额的比例不低于60%。

企业能力评价

企业创新能力主要从知识产权、科技成果转化能力、研究开发组织管理水平、企业成长性等四项指标进行评价。各级指标均按整数打分,满分为分,综合得分达到71分以上(含71分)为符合认定要求。四项指标分值结构详见下表:

知识产权(≤30分)

知识产权得分低典型问题

问题分析:

虽然知识产权得分很低的情况并不多,但在历年的结果分析来看,都有企业“饮恨”知识产权,由于知识产权在高企申报中处于核心地位,知识产权失分就会带来一系列连锁反应,比如研发项目、高新技术产品等都可能不被认可,因此,知识产权数量偏少、质量偏低,高企申报成功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那么,在大家都知道高企申报知识产权要求的情况下,为什么还会严重失分呢?

、不满足规则层面的需求;第二、不满足技术层面的要求

建议:

在高企申报之前,企业一定要重视知识产权的布局和管理,在知识产权创造方面,需要紧密结合企业的研发活动和相关技术,要确保知识产权的数量和质量能够满足基本要求的情况下得到更多的分数,切勿把管理方法中知识产权的 基本要求或者门槛性要求作为企业申报的 需求。

其次要以自主知识产权为重点,明确受让等形式获得的知识产权得分很低,独占许可已经不被认可,在知识产权管理方面,一定要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人均为申报企业,知识产权仍在有效期,避免知识产权未缴年费和重复使用,共有知识产权,一定要取得共有产权人授权许可。

由技术专家对企业申报的知识产权是否符合《认定办法》和《工作指引》要求,进行定性与定量结合的评价。

(1)技术的先进程度

A.高(7-8分)B.较高(5-6分)

C.一般(3-4分)D.较低(1-2分)

E.无(0分)

(2)对主要产品(服务)在技术上发挥核心支持作用

A.强(7-8分)B.较强(5-6分)

C.一般(3-4分)D.较弱(1-2分)

E.无(0分)

(3)知识产权数量

A.1项及以上(Ⅰ类)(7-8分)

B.5项及以上(Ⅱ类)(5-6分)

C.3~4项(Ⅱ类)(3-4分)

D.1~2项(Ⅱ类)(1-2分)

E.0项(0分)

(4)知识产权获得方式

A.有自主研发(1-6分)

B.仅有受让、受赠和并购等(1-3分)

(5)企业参与编制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检测方法、技术规范的情况(此项为加分项,加分后“知识产权”总分不超过30分。相关标准、方法和规范须经国家有关部门认证认可。)

A.是(1-2分)B.否(0分)

解读

首先,明确对知识产权情况采用Ⅰ、Ⅱ类分类评价方式,摒弃了过去不分类别只做数量要求的操作方式,同时在知识产权数量的评分上,若不具备Ⅰ类知识产权,则无可能获得数量评价的满分(8分),故对一般企业而言,授权发明专利对于高新认定的意义进一步提高。

其次,由于新的管理办法取消了对知识产权获得时间的要求,故指引中明确了Ⅱ类知识产权在申请高新时只能使用一次,即认定时使用后,复审不能再次使用,或复审时使用过,重新认定时不能再次使用。而Ⅰ类则无此限制。

再次,明确了授权通知书+缴费收据可作为授权证明手续使用,亦体现了新*策的宽松倾向。

,明确了知识产权有多个权属人时,仅限一个权属人使用,解决了以往认定中关联企业共有知识产权的问题。以往实际认定中,如有两个权属人,认定时则只按1/2个知识产权认定,以此类推。

科技成果转化能力

科技成果转化能力得分低典型问题

问题分析:

科技成果转化能力得分低的问题严重程度差距很大,经分析发现,在数量惊人的认定失败的企业中,有的企业转化能力得分才20分,而 的竟然只有0分。对于转化能力近20分的,显然未通过认定还有其他问题,但是那些只得到低于10分的企业,基本上转化能力得分低就是其高企认定失败的主要原因了。

目前来看,企业转化能力得分低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 ,错误理解了科技成果转化的内涵和逻辑,有的企业甚至将成果和转化结果弄反了。第二,缺少科技成果转化的材料与支撑。科技成果转化不仅有数量要求,更有质量要求。单纯的堆砌数量没有意义,能够被评审专家认可的科技成果转化才有价值。

经过查阅一些科技成果转化能力低的企业申报的材料之后,发现有的企业科技成果转化汇总表上罗列了 十项转化,而申报资料中一项证明材料都没找到,甚至连最基本的对应的专利都没有,或者有证明材料,但明显缺乏足够的证明力度,如果被认可的转化数量少且数量低,得分自然就会低。

建议:

修订的高企管理办法评分细则中,科技成果转化的总分依然是30分,但是要求更高了,企业取得高分的难度大大增加。虽然A档的要求是年均科技成果转化的数量至少是5项但却需要提供技术描述性材料。

对企业而言,首先要准确把握科技成果转化的新*策、新要求,精确理解科技成果转化的内涵与逻辑关系,在梳理过程中,以现有的技术、成果为出发点,以已经带来或即将带来收入的拥有技术含量的产品、样品等为落脚点,找到这两个点之间的对应关系,把握科技成果转化一直以来行之有效的各项原则。

其次,要整理和归集好证明材料,证明材料越丰富有力,转化被认可的可能性就越高,既要保证转化的数量满足要求,也要保证每个转化都有足够而又准备的证明材料支撑。

依照《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科技成果是指通过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所产生的具有实用价值的成果(专利、版权、集成电路布图设计等)。科技成果转化是指为提高生产力水平而对科技成果进行的后续试验、开发、应用、推广直至形成新产品、新工艺、新材料,发展新产业等活动。

科技成果转化形式包括:自行投资实施转化;向他人转让该技术成果;许可他人使用该科技成果;以该科技成果作为合作条件,与他人共同实施转化;以该科技成果作价投资、折算股份或者出资比例;以及其他协商确定的方式。

由技术专家根据企业科技成果转化总体情况和近3年内科技成果转化的年平均数进行综合评价。同一科技成果分别在国内外转化的,或转化为多个产品、服务、工艺、样品、样机等的,只计为一项。

A、转化能力强,≥5项(25-30分)

B、转化能力较强,≥4项(19-24分)

C、转化能力一般,≥3项(13-18分)

D、转化能力较弱,≥2项(7-12分)

E、转化能力弱,≥1项(1-6分)

F、转化能力无,0项(0分)

研究开发组织管理水平(≤20分)

由技术专家根据企业研究开发与技术创新组织管理的总体情况,结合以下几项评价,进行综合打分。

(1)制定了企业研究开发的组织管理制度,建立了研发投入核算体系,编制了研发费用辅助账;(≤6分)

(2)设立了内部科学技术研究开发机构并具备相应的科研条件,与国内外研究开发机构开展多种形式产学研合作;(≤6分)

(3)建立了科技成果转化的组织实施与激励奖励制度,建立开放式的创新创业平台;(≤4分)

(4)建立了科技人员的培养进修、职工技能培训、 人才引进,以及人才绩效评价奖励制度。(≤4分)

企业成长性(≤20分)

成长性得分低典型问题

问题分析:

成长性得分低属于“自然灾害”,诸多企业特别是重新认定的高新企业在认定过程中,因为市场环境、企业战略调整等导致财务部分的成长性得分都是0分,这种局面就意味着其他模块企业能扣得分最多只有9分。

如果除了成长性,其他模块的得分也不理想,认定失败往往就是板上钉钉的事情了,但很多时候,综合分析得出的“未通过原因”,仅仅是成长性低,是缺乏足够的说服性的,也就是说,就算是企业的成长性得分为零,总分扣除20分,还有80分,那另外9分究竟在什么地方被扣掉呢?

实际上,经过专家的分析得知,其实在评审时,每个模块专家在打分时很少会给满分,即使其他地方的材料非常完美,都可能被扣些分数,更不用说大部分情况下,企业自己很难把材料做到完美,那些被扣三四分的,一方面企业自身容易察觉,另一方面企业更不会知道具体被扣分的原因了,但加起来就达到9分了,甚至还超过了9分。

根据历年的分析来看,绝大部分因为成长性得分低而没通过的企业的评分集中在65-70分。换个角度来看,也就是说造成企业高企认定失败的原因与其在于成长性得分低,不如归结于其他材料不够完美。

建议:

提高成长性得分没有别的办法,就是企业要努力发展壮大,让财务数据有利于得分,但在短期内或者说在高企申报周期内并不现实。

由财务专家选取企业净资产增长率、销售收入增长率等指标对企业成长性进行评价。企业实际经营期不满三年的按实际经营时间计算。计算方法如下:

(1)净资产增长率

净资产增长率=1/2(第二年末净资产÷ 年末净资产+第三年末净资产÷第二年末净资产)-1

净资产=资产总额-负债总额

资产总额、负债总额应以具有资质的中介机构鉴证的企业会计报表期末数为准。

(2)销售收入增长率

销售收入增长率=1/2(第二年销售收入÷ 年销售收入+第三年销售收入÷第二年销售收入)-1

企业净资产增长率或销售收入增长率为负的,按0分计算。 年末净资产或销售收入为0的,按后两年计算;第二年末净资产或销售收入为0的,按0分计算。

以上两个指标分别对照下表评价档次(ABCDEF)得出分值,两项得分相加计算出企业成长性指标综合得分。

流程细节的调整

对会计师事务所的要求提高

“承担认定工作当年具备执业资格(注册会计师、税务师)的人员占职工全年月平均人数的比例不低于30%”,相较于原来的20%,对出具专项审计报告的会计师事务所的要求有所提高,认定中在选择会计师事务所时应当注意,以免出具不合格报告。

公示时间缩短

“经认定报备的企业名单,由领导小组办公室在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工作网公示10个工作日。”,相较于原来的15个工作日,公示期明显缩短。

享受税收优惠

明确了企业所得税按照15%的税率预缴,而非以往的汇算清缴时才享受优惠。

01

高企申报中,六大联合部门都会检查什么?

01、检查部门

高企认定主管部门:科技、财*、税务部门,其他相关部门:环保、质量/安监、审计等部门。

02、科技部门

1.技术领域是否属于管理办法或工作指引中的领域

2.专利权属及专利时效确认

3.主要产品(服务)收入占高新收入比例是否超过50%

4.申报前后各期数据对比及与高新年报数据对比

5.申报材料各项指标核对

03、财*部门

1.每年定期对承担高企审计的事务所进行底稿等风险检查,并抽选部分企业进行延伸检查

2.会计师事务所行业协会自律检查。

04、税务部门

1.申报材料与税务申报数据是否有冲突

2.高企认定税收优惠备案检查

3.研发费用加计扣除备案检查

4.其他相关税务检查

05、环保部门

1.是否存在环评风险

2.是否存在严重环境违法行为

质量/安监部门

是否存在重大质量、重大安全事故

06、审计部门

1.针对行*公职人员渎职、受贿等违法行为的延伸检查

2.国有企业自身的定期审计检查

企业备查资料

(1)知识产权证书

(2)科技成果转化证明材料

(3)研发活动证明材料

(4)研发费用明细账及相关凭证

(5)高新收入证明材料

(6)科技人员证明材料

(7)产学研合作证明材料

(8)检查部门要求的其他资料

高新技术企业认定通过后就可高枕无忧吗?

“高新技术企业”对于任何企业都是一个重量级、 资质认证,对依靠科技项目创新创业的企业更是不可或缺的硬招牌,其品牌影响力仅次于“中国名牌产品”、“ ”、“ 产品”。

“高企”成功认定后,企业所得税由25%减为15%,相当于在原来25%的基础上降低40%;(企业研发投入可先行确认享受企业所得税%加计扣除优惠*策(详见财税()号、财税()64号、国家税务总局公告年97号文);企业经过技术合同登记的技术开发、技术转让、技术咨询合同收入,在得到审批后,可以部分免征增值税。)

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申请需要提前(6-10个月)的前期辅导以及资料准备工作。目前,年高新技术企业申报已结束,年高新技术企业申报工作现已进入紧张的筹备期。

对于年已通过认定的企业,不要错误的以为通过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就可以一劳永逸,认定成功后续的工作也很重要。

接近年终,每个企业都要向相关部门进行季报、年报,特别是初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如果因既往3年中一年年报未填写会大大降低下一周期再次申报成功概率,而两年未申报季报年报的企业则会被直接取消高新技术企业资格,下面就季报跟年报填报问题再次强调一下。

报表未及时申报:未按时上报的国家高企将被记录在案并影响高企认定、影响企业申报省级相关科技项目、连续两年无数据的企业将被取消高新技术企业资格并收回之前的优惠税额。

保证填写数据符合高新技术企业要求:与企业真实的研发生产项目相匹配,防止高估、低估项目周期、研发费用,防止带来不必要的税务审查麻烦,便于企业3年后再次认定;

保证企业不同填报系统之间各项对外数据的严谨性、一致性、相关性:高新技术企业认定中企业需注意,企业纳税申报表与企业申报过程中提交的审计报告数据必须一致,否则如果视为漏洞,可能会有直接被否定风险,更严重者或有税务稽查风险。

高新技术企业税收优惠资格有效期为三年,许多企业重视申报,忽视资格维持,从而带来潜在的税务风险。根据《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法》要求,“科技部、财*部、税务总局应建立随机抽查和重点检查机制,加强对各地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工作的监督检查。”因此,企业不仅要重视认定时资料的准备,更应当注重资格维持,为期满后重新认定及后续可能面临的检查做好充分准备。

为什么知识产权对申报高新企业那么重要?

很多企业申请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的目的之一就是为了减税,的确企业申请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成功后在减税这方面还是非常可观的,但许多企业申请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时都会有这样一个问题,即企业没有知识产权储备。

所以遇到这样的问题, 先去申请知识产权。为什么企业申请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时,企业先申请知识产权比较好呢?

企业申请高新技术企业,最直观的好处是企业所得税可以按15%的比例进行缴纳,一般企业可是按25%进行缴纳。

企业经常问,“我们没有知识产权能不能认定高新技术企业呢?”这里很肯定地回答您:“不能。”《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工作指引》的认定条件中明确规定,不具备知识产权的企业不能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

众所周知,高新技术企业专家审核采取评分制,满分为分,企业要想申报成功必须在考核分拿到70分以上才能够申报高新企业成功。然而,70分不是随便能拿的,对大部分企业来说都非常困难。

这里面,企业知识产权部分就占了30分。也就是说,如果企业有相关知识产权,那么30分手到擒来,申报高新企业就变得简单很多。

所以这个时候大部分企业会选择去买专利做高新企业申报,这对企业来说可是省了不少事。但是专利可不能乱购买,一般认为拿到30分需要1个发明专利,或者6个实用新型专利,再或者6个软件著作权,当然实用新型专利和软件著作权凑齐6个也是满足需求的。

企业拥有转让的专利有什么作用

1、获得一个有价值的技术方案:

  很多不错的技术方案,体现在专利技术当中。促进技术进步,也是专利的重要目的之一。对于受让人而言,一旦获得了该项技术的所有权或者使用权,就有机会获得一个有价值的技术方案,为企业或者技术开发提供重要的技术支撑,缩短研发时间。

  2、获得一本有价值的证书:

  目前,很多企业因为项目评定需要证书;也有些个人需要证书,这些价值的体现,是可以通过获得专利证书予以实现的。无论是项目评定还是个人职称或者升学,通过专利转让,还是可以获得相应的资质的。

  3、节省了新开发的经费:

  技术研发往往需要投入很多经费,特别是创新离不开多方面的付出。而如果忽略了专利库,则容易陷入到一些重复劳动的境地。有些研发自认为十分先进,殊不知,通过专利库检索,可能相关技术已经被人申请甚者获得了证书,对此,通过相应的技术转让,就能取得相应的技术,甚至与发明人合作,从而节约大量的人力或者物力成本。

  4、实现专利池布局:

  专利池主要是围绕企业核心技术进行,如果有些已经申请或者获得证书的技术采用转让方式获得,则有助于加快专利池的布局。毕竟一些新开发的技术,需要更长时间去申请等待,而获得相应的专利技术转让,则能加快这个过程。

  5、完善企业技术布局:

  企业技术布局有专利池布局有区别也有联系,技术布局给企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企业在获得相关专利池专利的同时,进一步挖掘完善,则可以进一步进行行业内技术布局,获得更大的优势。

  6、增强研发基础:

  很多企业研发力量不够,甚至没有研发机构。而专利作为创新的重要载体,承载了更多的研发技术基础和相关信息。获得了相关专利的所有权或者使用权,并组织人员进行研究和挖掘,有助于增强企业自身的研发基础,加快研发进度。一些研发没有进展时,不妨从专利的角度进行检索和考虑技术转让合作。

  7、增强营销宣传效果:

  目前专利是很多企业用于宣传窗口,特别是一些产品标注有中国专利产品的标志或者专利号,而其中一些专利是通过技术转让合作的。因此,当企业获得了该相关技术的专利权时,在营销宣传方面也是如虎添翼。

  8、取得合作开发的机会:

  有些专利技术离不开发明人的参与,这种专利的转让意味着原始发明人的参与,这种参与双方都能有所提高。企业也能取得与发明人的开发合作机会,共享收益,共同获得技术层面的提高。

  9、打击对手增强实力:

  对于竞争对手的专利,如果能交叉许可或者获得转让所有权,就有助于与相关的权利人强强联合,增强了实力的同时,就会形成更强的组合拳打击对手。所以在一些商业战领域,很多竞争对手就从知识产权转让角度予以入手,构建企业专利池、技术壁垒,保护提升自己的同时,也在不断打击对手。

  10、促进自有技术开发:

  对于有价值的专利,受让人获得的不仅仅是专利技术证书或者专利技术本身,而是其背后隐含的其他技术潜力,通过不断挖掘,与自有技术结合,完全可能获得更新的技术,形成更强的技术力量,促使自身技术开发的同时,增强完善了团队技术能力。

高企认定中对知识产权的要求

01

搞清知识产权的范畴

首先,企业需要搞清知识产权的范畴,明白Ⅰ类知识产权和Ⅱ类知识产权的区别。

高新技术企业认定中,对企业知识产权情况采用分类评价方式,具体分类情况如下:

Ⅰ类:发明专利(含国防专利)、集成电路布图设计专有权、植物新品种、 农作物品种、国家新药、国家一级中药保护品种

Ⅱ类: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软件著作权

相对于Ⅰ类知识产权来说,Ⅱ类知识产权的含金量小,所以落实到评分机制上就是得分少,而且在申请高新技术企业时只能使用一次。

02

确定知识产权的要求

1.所属权人

知识产权权属人应为申请企业。另外,在申请高新技术企业及高新技术企业资格存续期内,知识产权有多个权属人时,只能由一个权属人在申请时使用。

有些企业,专利等知识产权的所有权人是发明人、工程师或者企业法人企业老板等,这种情况必须要把专利转让、授权给企业本身,才有效。

2.获得地点

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所指的知识产权须在中国境内授权或审批审定(由中国知识产权局颁发授权的),并在中国法律的有效保护期内。

不支持通过享有五年以上的全球范围内独占许可权利的方式取得知识产权。不支持在外国或者香港、澳门、台湾地区获得的知识产权。

3.获得时间

高企认定只要求知识产权必须在有效保护期内,不限制获得的时间。

申请认定时专利的有效性以企业申请认定前获得授权证书或授权通知书并能提供缴费收据为准。

4.获得方式

高新技术企业认定中对知识产权的获得方式有明确的要求,必须是企业通过自主研发、受让、受赠、并购等方式,获得对其主要产品(服务)在技术上发挥核心支持作用的知识产权的所有权。

5.相关性

高新认定中的知识产权是企业的核心知识产权,需要跟企业的主营业务密切相关,是企业的核心收入来源。

6.数量

想要在知识产权相关评价指标中获得高分,企业需要在申请认定前,确保自主知识产权的数量I类≥1个(7-8分)或Ⅱ类≥5个(5-6分)。

03

知识产权的加分项

企业参与编制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检测方法、技术规范的情况(此项为加分项,加分后“知识产权”总分不超过30分。相关标准、方法和规范须经国家有关部门认证认可。

高企认定中关于知识产权的常见问题

一、问:在申请中的知识产权可以用来申报高新吗?

答:高企认定中对知识产权主要统计的是已获得授权或取得知证书的知识产权,以认定前获得授权证书或授权通知书并能提供缴费收据为准。处于这六个阶段中的知识产权不计入评分

发明专利申请阶段

1

提交申请文件

2

获得受理通知书

3

初步审查通过(保密审查)

4

公示阶段(知识产权申请公告)

5

实审通过

6

授权阶段

处于这四个阶段中的知识产权可计入评分

1、专利缴费

2、领取证书

3、定期缴纳年费(20年保护期内)

4、专利失效(转为公有)

因此企业在准备高新知识产权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计算和   在高新技术企业申报中,   什么是关键?   申报过的企业知道,   专利是重中之重。   至于高新技术企业申报中需要多少个专利,说法不一。   总结有两种声音:    种:1个发明专利或5个实用新型;   第二种:15-18个专利。   认为只需要1个发明或5个实用新型即可申报高企的辅导机构:让客户一下子申报十多个专利,就是在坑钱。   认为需要15-18个专利的辅导机构:只拥有1个发明或5个实用新型就去申报高新技术企业,是对*策条件的肤浅认识,是在让客户冒险,看似给客户省钱,实际得不偿失。   而的这两种说法的依据分别是什么?   谁对谁错呢?   接下来和大家一起来分析讲解。    种:申报高新技术企业只要1个发明专利或5个实用新型。   这个说法是有明确的依据的。即高新技术企业评审标准中,主观量化考核指标中相关规定。即我们常说的打分系统中,总分分,其中知识产权部分为30分。   而知识产权部分的评分由知识产权类型、数量、先进性、与主营产品关联性、获取方式等几个方面组成。其中知识产权数量里的量化标准为1个发明专利或5个实用新型专利可以获得知识产权数量方面的满分(8分)。   这里是高企审核制度中对知识产权数量最明确的量化要求。以此为评判标准,可以得出,高企申报只要1个发明专利或5个实用新型。   第二种:申报高新技术企业需要15-18个专利   这种说法不完整。完整的说法应该是以企业成立年限计算,成立3年以上的企业需要拥有15-18个专利,而成立3年以内的企业拥有的专利数应该是企业成立的自然年的年度数*5。   也就是说若企业成立2年就申报高新技术企业,企业需要拥有不低于10个专利,若企业成立1个年度,则需要不低于5个专利。   这种说法来自于哪里呢?   这种说法其实来自于对高企申报*策文件的深入解读和全面权衡。   高新技术企业评审的主观量化考核指标中,总分份,知识产权部分占30份,科技成果转化占30分,研发组织管理水平占20分,成长性指标占20份。   除知识产权部分,科技成果转化占比也是30分,也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科技成果转化的细化得分标准如下:   平均年成果转化5项及以上得分为25-30分,   平均年成果转化4项及以上得分为19-24分,   平均年成果转化3项及以上得分为13-18分,   平均年成果转化2项及以上得分为7-12分,   平均年成果转化1项及以上得分为1-6分,   平均年成果转化0项及以上得分为0分。   由此可以看出,   平均年转化不低于5个科技成果,   则能得到 分。   那科技成果转化是什么呢?   其实,这是一个流程,可以用下面的分段进程来表示:   企业开展科研立项—科研立项得到科研结果—科研结果用于产品的生产—新产品品质提高带动了销售的增加。   上面的流程,其实是高企审核的核心,不仅仅关系到了量化打分。更关乎到了研发费的审计和高新技术产品销售收入的审计,这一点后面再说。   先说其中跟专利有隐含关系的一点,那就是科研成果。   所谓科研成果,其证明方式有两种:   1、一句话概括科研工作结束后得到的技术点也就是所谓的技术诀窍;   2、知识产权证明(专利、软著,申请知识产权自然就包含了技术点)。   这两者的区别在于:专利证书是科研成果在技术指标和认可度上的 证明,根正苗红。而技术诀窍,虽然包含了技术点,但隐含了意思就很简单,这虽然是一个技术点,但是还没达到申请专利的级别。   在目前国内相对宽松的专利审核制度下,如果连实用新型专利都无法申请的技术点,其技术含量和被认可的程度可想而知。评审专家自然也清楚这一点。所以,在没有专利证明下的科技成果更容易被否。为了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的被认可度,科技成果转化的核心部分:科技成果的证明材料用专利证书而不是所谓的技术诀窍,显得更为有利。而高企一般情况下审核的是企业前三年的材料。   由此计算:每年不低于5个科技成果转化,即15-18个专利,相对是保险的。   所以,如果从知识产权得分的细则深入研究会发现,专利的数量越多,得分高的可能性越大。根据企业所属领域并不一定都要一味追求发明专利,特别是对于配方类的发明专利其技术含量未必比实用新型高,只是因为配方和方式方法只能申请发明专利罢了。   以上是从科技成果方面来考虑专利数量的。   另外拓展开从其他点来深入探讨专利数量的隐形要求:   1、回到知识产权打分部分:   知识产权打分由知识产权类型、数量、先进性、与主营产品关联性、获取方式等几个方面组成。具体标准为:   知识产权类型及数量(8分):发明专利称为1类知识产权,实用新型专利,软件著作权等称为2类知识产权。1项及以上1类知识产权得分7-8分,5项及以上2类知识产权得分为5-6分,3-4项2类知识产权得分3-4分,1-2项2类知识产权得分1-2分,0项知识产权得0分。由此可见,无论多少实用新型,在这方面都无法得到满分。   技术先进程度(8分):先进度高7-8分较高5-6分,一般3-4分,较低1-2分,无先进性0分。在此项标准中,发明专利占有明显优势。但却是存在一些技术性比较高的专利,因为其本身的技术特性只能申请实用新型。所以不可以 性认为发明专利一定更先进。相反,在实用新型专利数量足够多的情况下,出现先进程度高的专利的概率更大。   关联性(8分):即知识产权在产品上发挥的作用。关联性强7-8分,较强5-6分,一般3-4分,较弱1-2分,无关联性0分。在此处,发明专利并不占有优势。相反,实用新型专利数量越多,其跟主营产品的关联性会越大。   知识产权获得方式(6分):自主研发:3-6分,受让受赠或并购:1-3分。这里跟知识产权的种类和数量无关。   所以,如果从知识产权得分的细则深入研究会发现,专利的数量越多,得分高的可能性越大。并一定要一味追求发明专利。特别是对于配方类的发明专利其技术含量未必比实用新型高,只是因为配方和方式方法只能申请发明专利罢了。   2、研发费用部分:   对于高新技术企业申报而言,合理的研发费用占比越高,通过率越高。而研发费用的归集在于研发本身,而专利作为研发成果是研发工作开展的最有力证明。研发成果越多,与之相对应的研发越容易被认可,产生的研发费用就越高,研发费用的归集相对越容易。一个企业,若三年内只产生了5个实用新型专利,其开展研发项目的费用若太高,那就太假了。对于一个中型的年销售额万的企业而言,其而研发费用至少应达到万。平均到5个实用新型专利上。一个实用新型专利的研发费用高达五十多万。稍微想一想就知道要么是申报材料作假,要么研发管理制度存在问题。而如果按照15个专利来看:产生一个专利所需的研发费用为17万。这就相对正常了。   3,高新技术产品的销售收入:   高新技术企业审核中,企业高新技术产品的销售收入要达到60%以上。也就说企业大部分收入来自于高新技术产品。而高企中的高新技术产品不一定要取得高新技术产品的证书,但一定要有专利和检测报告等证明文件相对应。因此,专利越多,所覆盖的产品范围越广,可计入高新技术产品销售收入的产品就越多。对于产品数量较少的企业而言,几乎可以达到%的的高新技术产品收入,而一个产品可以对应多个专利,这对高新技术产品的评判是非常有利的。但有些企业产品种类较多,那用大量专利来附带产品面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在这种情况下,若专利数量太少,会出现高新技术产品销售收入不达标的情况,就算强行归集进去,也不会认可。假设企业拥有10类产品,销售收入都比较平均,但对应的只有6个专利,那在1个专利对应1个产品的情况下才勉强符合要求,若其中出现2个专利对应1个产品,或有1个专利技术含量较低,其对应的产品不被认可为高新技术产品。则会出现高新技术产品销售收入不达标的情况。若企业拥有18个专利,平均每个产品可对应1.8个专利。就算其中出现数个专利对应1个产品,或有个别专利技术含量不达标的情况。对结果不会产生太大影响。   综合以上分析,可以看出:   高新技术企业申报只需要1个发明专利或5个实用新型专利,是对高新技术企业管理条例的肤浅解读。看似为企业省钱,其实是让企业冒着非常大的不通过的风险,企业在申报高新技术企业的过程中,专利申请的费用,仅仅是其中一小部分。审计费,检测费,查新费等其他费用也非常高。若因为知识产权的问题造成高新技术企业申报不通过,会造成审计,检测,查新得费用的浪费,以及企业所有员工的辛勤劳动的付诸东流。

来源:知乎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f/30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