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上保险 >> 上保险优势 >> 正文 >> 正文

上海谋建国际知识产权保护高地

来源:上保险 时间:2023/3/16
北京中科医院是骗子 http://baidianfeng.39.net/a_bdfys/161223/5153160.html
                            

1月13日下午,上海市*府举办新闻发布会解读《上海市知识产权强市建设纲要(-年)》,上海副市长陈群、市知识产权局局长芮文彪、市发展改革委副主任裘文进出席发布会并回答记者提问。

年基本建成国际知识产权保护高地

《上海市知识产权强市建设纲要(-年)》和《上海市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十四五”规划》已经在今日分别印发。

《纲要》和《规划》发展目标整体衔接,提出了“2+10”目标体系:

“2”是指“两步走”的总体目标,即到年,基本建成国际知识产权保护高地;到年,基本建成制度完备、体系健全、环境优越、水平 的国际知识产权中心城市。

“10”是指到年计划实现的10项具体指标。其中,知识产权创造环节有四项,包括每万人口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30件、海外发明专利授权量达到件、马德里商标国际注册申请量五年累计增加件、作品版权年登记量达到45万件;知识产权运用环节有四项,包括专利密集型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到19%、版权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到9.9%、知识产权使用费年进出口总额实现亿元、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登记金额达到亿元;知识产权保护和服务环节有两项,知识产权民事一审案件服判息诉率实现90%、执业专利代理师数量达到2人。指标体系设计上既主动衔接国家文件要求,也突出了上海特色,充分体现了高质量发展导向。

四方面重点任务举措

《纲要》和《规划》坚持国际视野,聚焦国家战略,立足上海实际,提出了一系列重点任务举措,可以概括为四个方面:

,聚焦“高质量”,提升知识产权创造价值和运用效益。全面强化高质量发展导向,着力提升知识产权的价值“含金量”和经济“贡献度”。

一是强化*策和产业“双牵引”。建立健全促进知识产权高质量发展和激励高价值专利创造的*策体系、指标体系、统计体系和考核体系。促进知识产权*策与产业*策融合,围绕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等重点领域推动核心技术知识产权战略布局,加强专利密集型产业培育。

二是强化体制和机制“双创新”。构建完善的知识产权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完善知识产权利益分配机制,深化科技成果使用权、处置权和收益权改革。完善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的高质量知识产权运营服务机制,深化完善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管理制度,探索建立专利商标综合保险制度,鼓励推动知识产权资产证券化等金融创新,深入实施商标品牌战略,研究建立互联网版权确权、授权和交易机制。

三是强化创新主体和专业机构能力“双提升”。推动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健全知识产权管理体系,深入开展知识产权试点示范单位、园区和城区建设,建立专利布局与产业链、创新链相匹配的专利联盟。深入实施专利转化专项计划,建设知识产权运营综合服务基地等功能载体。支持知识产权交易平台建设,培养知识产权职业技术经理人。

第二,对标“高水平”,健全知识产权保护闭环体系。围绕国际知识产权保护高地建设目标,推动形成知识产权快速授权、行*执法、司法保护、仲裁调解、行业自律、公民诚信的全链条保护闭环体系。

一是深化制度体系创新。探索完善大数据、人工智能、基因技术等新领域、新业态知识产权保护制度,探索数据知识产权保护规则,推动数字产业知识产权合理流动、有效保护、充分利用。深入推进知识产权审判机制改革,构建以知识产权价值为导向的侵权赔偿制度。建立健全行*保护技术调查官制度。

二是完善功能机构布局。加快建成中国(上海)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和知识产权快速维权中心。培育和发展专业知识产权仲裁机构、调解组织和公证机构,探索建立市场化调解组织。完善市、区、园区知识产权维权援助工作体系。同时,聚焦“两个市场”“两个循环”,健全知识产权海外维权援助机制,发挥上海国际贸易知识产权海外维权服务基地、国家海外知识产权纠纷应对指导中心分中心功能,加强信息汇集、*策指导、预警提示、专家支持和法律援助,助力企业“走出去”。

三是加强高效协同保护。完善知识产权行刑衔接和行*调解协议司法确认机制,畅通知识产权诉调对接、仲调对接渠道。健全知识产权信用监管体系,加强信用监管机制和平台建设。探索建立“一门式”“一站式”的知识产权举报投诉集中处理平台。

第三,坚持“高标准”,强化知识产权服务供给。紧扣市场主体创新发展需求,持续完善多层次知识产权服务供给体系,构筑知识产权服务优势。

一是*务服务更便捷。深化知识产权领域“放管服”改革,实现专利、商标、地理标志、集成电路布图设计等业务贯通、窗口整合、一网通办,建设全门类“一站式”专业服务大厅,完善作品快速登记办法,深化探索专利商标质押登记、专利费用减缴等告知承诺制。

二是公共服务更完善。加强知识产权公共服务主干网络和专业机构建设,制定公共服务事项清单和标准。优化知识产权公共信息服务网点布局,加强专题数据库差异化、共享化建设,引导和支持行业协会、高校、科研院所、图书情报机构等参与承担知识产权信息公共服务。

三是市场服务更活跃。探索知识产权代理领域扩大开放,加大国际知名知识产权服务机构引进力度,支持知识产权服务机构拓展涉外业务,创建知识产权服务出口基地。研究制定知识产权服务业规范,强化知识产权服务行业协会功能。

第四,突出“国际化”,完善知识产权发展生态。坚持全球视野,对标国际 标准和 水平,持续深化国际合作,加快人才培养,加强文化建设。

一是拓展国际合作深度。在与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良好合作基础上,推动签订新一轮合作协议,依托WIPO全球服务体系,深化多领域合作。拓展与更多国家、地区和相关国际组织在知识产权领域的合作交流,吸引更多国际组织在沪设立分支机构。

二是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加强上海国际知识产权学院建设,搭建国际知识产权智库,探索设立知识产权国际教育合作联盟。完善知识产权人才培养、评价激励、流动配置机制,加快培养精通国际法律和惯例的复合型人才。

三是丰富文化建设维度。打响上海国际知识产权论坛品牌,整合知识产权对外宣传资源,提升上海知识产权领域的国际影响力。

实施市级专利导航项目项

近年来,随着企业创新能力和知识产权管理能力的不断提升,上海专利质量稳步提升。经初步测算,上海高价值发明专利占比约为五成,居全国前列。

到年底,上海全市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60.21件,实现了“十三五”预期目标;PCT国际专利申请量达到件,国内有效注册商标量达到.74万件,一般作品(除软件)著作权年登记量达到31.89万件,均实现大幅增长。

芮文彪表示,下一步,上海将以更大力度提升知识产权创造质量。

一是完善制度设计,进一步强化高质量发展的*策导向,推动优化市、区两级知识产权扶持*策,提升上海知识产权创新奖能级,完善知识产权高质量创造的激励机制。

二是强化项目牵引,“十四五”时期,本市将实施高价值专利培育工程,计划开展高价值专利升级培育项目50个,建设高价值专利培育中心30家,着力聚焦重点产业,形成一批高质量专利储备,建立一批竞争力强、布局完善的产业知识产权集群。

三是加强服务引导,建立以产业数据、专利数据为基础的专利导航决策机制,加强技术立项、研发、验证、推广等全生命周期指引,在重点区域和产业园区布局建设专利导航服务基地,“十四五”时期,将实施市级专利导航项目项左右,进一步引导优化专利布局,提升专利转化效益。

推进区域知识产权一体化发展

近年来,上海聚焦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于年与苏浙皖三省知识产权管理部门签署《长三角地区知识产权发展与保护合作框架协议书》,携手推进区域知识产权一体化发展。

多年来,四地聚焦知识产权执法协作、信用监管、公共服务、地理标志保护和运用等签署多个合作协议,细化推进多领域协同联动。

年3月,四地知识产权管理部门和法院、检察院共同出台《关于在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强化知识产权保护推进先行先试的若干举措》。

此外,四地还每年轮值召开长三角地区知识产权工作新闻发布会,共同通报区域知识产权发展和保护状况。在知识产权跨区域协同保护和联合执法等方面积极开展合作,查获了一批大要案件。

《规划》中提出要加强长三角区域知识产权合作,芮文彪表示,“下一步,上海将与苏浙皖三省紧密携手、加强合作,努力推动长三角区域知识产权实现更高质量的发展。”

一是加强顶层设计,深化联动协作。强化长三角知识产权战略实施协同,推动签署2.0版框架协议,深化沪苏浙皖在促进区域知识产权高质量创造、高水平保护、高效益运用、高标准服务、高效能管理等领域合作。

二是夯实共治机制,凝聚工作合力。建立长三角跨区域行*执法和快速维权机制,在案件线索移送、协助调查、联合执法、结果互认等方面加强合作,推动区域知识产权纠纷调解、仲裁等机构的资源共享和业务合作,加强跨区域执法互助、监管互动、信息互通、经验互鉴。

三是主动创新探索,营造良好生态。依托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虹桥国际开放枢纽、G60科创走廊等重点区域,开展知识产权创造、保护、运用、服务、管理等方面创新*策的先行先试,为推动长三角区域知识产权高质量发展探索路径。同时,会同苏浙皖知识产权管理部门进一步优化和创新区域知识产权会商机制和合作模式,提升长三角地区知识产权工作影响力。

(文中图片均由记者吴斯洁拍摄)

记者吴斯洁

编辑潘晟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jzl/30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