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上保险 >> 上保险优势 >> 正文 >> 正文

在传统与变革之间英国文化模式溯源中国科

来源:上保险 时间:2022/10/30
白癜风诊疗体系 http://baidianfeng.39.net/a_yqyy/150110/4555680.html

《在传统与变革之间:英国文化模式溯源》摘录

作者的话:

许多人认为历史发展的道路只有一条,那就是法国式的革命,跳跃、流血的道路。但英国的历史证明社会变革的道路不止一条。我们的观点:“英国模式”的 特点,是冲突中的融合。

卷首语:

英国是一个稳重的民族,它注重实际而不耽于空想,长于宽容而不爱走极端,在世界历史的长剧中,属于英国的惊心动魄的场面着实不多见。

英国最早实现工业化,英国最早实行*治变革,英国的发展方式提供了一种可能的模式,证明了在一定条件下渐进道路的可行。英国的科学精神和经典理论丰富了人类的精神宝库。-1

链接:我很注重传统,又讲究血统(英国电影《忠勇之家》)。英国人以绅士风度接受了这一失败(《参考消息》外媒年世界杯足球赛英阿半决赛对决时马拉多纳的“上帝之手”进球评论)。

英国特色——工业化社会、民主化*治、理性化思维、英国式道路和所谓的“英国绅士风度”,英国的历史也充满斗争;所不同的是,英国不像某些国家那样是一方吃掉另一方,或一方完全压垮另一方,而是双方都在斗争中自我更新, 融合成一种新文化。传统与变革的融合,是历史长河中的协调之路。英国发展方式就体现着这种斗争相融的特点。

这种发展方式、文化模式是英国特定历史条件的产物,它在英国确曾起过推动社会发展的作用,推动英国率先敲开现代文明的大门。

斗争与和谐是社会前进的两个侧面,没有斗争,则社会难以进步;失去和谐,则社会难以维持。如何取得这两方面的平衡,是每一个前进中的民族所面临的难题。围绕冲突中的整合这个主题,追溯现代英国形成的过程,加深了解英国独特的民族精神。-2

正文:

现代*治制度起源于英国,任何人都不会否认。分权的原则、全民选举的原则、行*从属于立法、*府向选民负责的原则、法治而不是人治的原则等等,最早都是在英国形成的。民主化、法律化、制度化、效率化对现代国家适用的要求,最早从英国起步;**制、内阁制、文官制、地方自治制等现代*治中常见的形式,英国 发展。英国*治制度是几乎所有西方国家*治制度的母体。

英国,其制度为其他许多国家所仿效,这说明有其优越性,合理性、适应性。但英国现代*治起源于中世纪的*治制度。-1

自从国家产生以来,“王”就作为权力的象征出现在历史上,似乎是国家产生的标志。人类似乎有一种天性,当他们挣脱野蛮状态时,就要把所有权力放在一个人手里。“自然法”学说的理论家们就是依据这个现象。-2

不列颠被纳入西欧文明的主体是在公元1世纪,当时罗马帝国派大*占领了它。罗马的统治在不列颠只是一首历史插曲,尽管这首插曲长达年。-3

骑士义务是封建关系中一个重要内容,某种程度上甚至是其最主要的内容。贵族从国王手中领受土地,同时又承担应国王之召出征打仗的义务,这就是骑士义务。中世纪的欧洲国家都没有常备*,封建骑士是 可动用的*事力量。若国家需要打仗,骑士们必须能随时应征,正因为如此,国王要把骑士义务明确作为土地分封的条件。-11

封建时期,国王有一种特别的职能,在全国征召*队,并率领这支*队出征打仗。在这个意义上国王才是“一国 ”。国王由此而仍然是某种*事 ,是凌驾于社会之上的贵族们的*事 。只有贵族才有资格打仗,国王于是正是这批人的首领。-12

链接:我阅读了您家的传记,其中有一位是被“赐身死”,不,是砍头,只有贵族才“享有”这样的“荣耀”(英国电影《忠勇之家》)。

使用武力也还必须有某种合法性,单纯靠武力是不能取得王位的,这是中世纪欧洲的特点。血统重要起来了,“神的意旨”也成为王位的必要条件。

在英国即使用武力夺取王位,夺位者也必须有王室血统,被推翻的王朝有直接的承继关系,否则就没有合法性。红白玫瑰战争中都是爱德华三世的后代,真正是同室操戈。-14

当血统不足,神的旨意似乎可以弥补。可见,教会的支持何等重要。中世纪,教皇比君主更高一筹,中世纪欧洲是一个只有领地而没有国家的大世界,整个西欧是一个天主教大王国,教皇则是这个大王国的精神首脑。-15

因为教皇是上帝的代表,他向 传达上帝的旨意。在中世纪,僧侣是 等级,国王和贵族同属第二等级。-16。

“主权在王”,这是专制王权的特点。王权与国家被解释为一体。这是民族国家形成时的需要。-19

王权在这时登上了 ——上帝之下,即是国王;但上帝只负责人的灵*,他并不管 烟火。天地万物,国王独尊。-22

抗拒王权、限制王权,在英国,它被看作是“自由”的传统。-23

对王权加以限制,“而这个限制就是他们所谓的自由”。-24

自由的含义是权利,臣民虽然有服从的义务,却以享有权利(即自由)为前提。为保障权利,必须建立某种“宪法的制约”。

根据“自然法”人生而具有权利,他只为求得有保障的生存,才把其中的某些权利交给社会。一切人便都是“生而自由”的了。-25

自由即是权利,这是英国人对“自由”的理解。英国的“自由”,的确就是从贵族与国王的抗衡开始的。-27

Liberty在中世纪与Privilege同度,“自由”指的是做某件事的特权。-28

在法国和德意志,冲突都以一方完全压倒另一方为结局;结果,抗争不能继续下去了,抗争的传统也就终止。只有在英国,抗争在相对平衡的状态下不断持续,终于形成历史传统。-29

《大宪章》集封建权利与义务之大全,对国王在封建规范下能做什么和不能做什么作了非常详尽的规定,对诸侯的权力作了全面的承认。贵族最关心的是财产的保障和人身的保障,大宪章中贯穿始终的就是两条原则:一是除封建义务所规定的贡献赋税外,“王国内不可征收任何兵役免除税或捐助,除非得到本王国一致的同意”。-31

历史上往往有一些事对后世产生影响,并不是因为它本来的意义,而是因为后世人对它的理解或附加的意义。-32

在贵族与国王的冲突中产生的另一重大成果——议会。-34

议会成为“民意”代表,成为各阶层代表与国王讨价还价的场所。-35

冲突与融合在这种模式中各有其独特的作用,没有冲突,历史就没有前进的动力,就永远停滞在陈旧的发展水平上。没有融合,就不会有长期的社会稳定,也不能降低历史为进步而付出的代价。英国人从革命的经历中吸取了教训,学会用冲突中的融合来解决问题。-56

就稳定社会秩序而言,这种在冲突中融合的运动方式符合英国历史发展的实际需要。此后年,英国再也没有发生过重大的社会动荡,取得了惊人的进步。

“光荣革命”建立起一个以议会为工具进行统治的多元寡头*府制度,操纵这个*权的是一二百个贵族,他们是乡绅地主和大商人集团的联盟。-57

“民主”的精神是今天英国的民族精神。“上帝保佑吾王”仍旧是英国的国歌。这就是由“光荣革命”开创的英国君主立宪制。-58

冲突中的融合已成为许多英国人深思已久的思想。-59

洛克的学说与“光荣革命”所建立的君主立宪制一样,成为后来英国*治制度的奠基石。洛克的学说是融合的学说,它体现着“光荣革命”的基本精神。前所未有的*治制度借助于冲突中的融合而建立起来了,在传统之中进行变革,这体现着新的民族精神的形成。-60

哈格里夫斯以他女儿的名字命名那部新发明的纺纱机(一般把这种纺纱机的发明看作是英国技术革命的开端)。

人类历史上的 次工业革命,不是在新科学新知识触发下发生的技术大改造,而是把人类已有的知识用于生产,使生产突然间发生飞跃。不是由于过去缺乏应有的知识,不是由于生产没有发展的潜力,而是由于社会故意压制生产,不让它得到应有的发展。-61

社会的潜在结构是鼓励发展生产,这个问题是我们从社会史的角度认识英国工业革命的关键所在。-62

英国工业革命成功之处是它激发了人的创造力,失误之处是它加剧了社会的不平等。英国在这两者的冲突与融合中,为自己的出现——“福利国家”的形成。-62

更重要的是,它们不愿接受先进技术必然会带来的社会改组,不允许企业家精神充分发挥以图大规模运用这些技术。除科技与经济的因素之外,工业革命还有心理和文化的动因。工业革命之所以首先在英国发生,这种心理和文化的因素是不可忽视的。英国工业革命的动力从何而来?-63

它来自人们对财富的追求,来自人们的贪欲。如马克斯·韦伯所说,贪得无厌并不等于资本主义,更不等于资本主义精神。

工业革命的必要前提之一就是,国家,它既不压制人们的追求,又能把这种追求引导到目标合理。-64

*府应当保护私有财产,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这种信念的建立对于英国资本主义精神的产生和发展的作用。恩格斯指出:“对于英国,幸而旧的封建诸侯已经在红白玫瑰战争中自相残杀殆尽”。-65

对比更能说明问题。历史雄辩地证明,仅靠掠夺为生是不可能长期昌盛的。-66

都铎王朝的有关维护财产所有权的禁令以及解除封建武装的措施,使得对金钱的支配变得比对人的支配更为重要。-69

马克斯·韦伯所提出的“合理谋利”精神。“合理谋利”,是与在前工业社会中以非经济的强制手段吞占社会财富为特征的谋利手段相对而言的。“合理谋利”则要求通过发展生产创造新的财富以求致富,谋利者在生产中发挥作用。“合理谋利”精神主要起源于新兴的市民等级。-70

“传统”的农业社会,“稳定”是理想的社会状态,公众普遍渴求的目标。贸易和手工业为主的市民社会中,“变化”则构成为一种新的精神追求,成为一种新的价值起点。渴求变化的心理状态是一种自由的精神。经济转变的社会结构中的市民,既是市场的“买主”,又是市场的“卖主”,他的创造力和作为一个独立个体的潜力被激发了出来。-71

在竞争的洪流中,个人的安分守己已不再被视为一种美德,只能被看做是懦弱无能。

纯农业型社会,发财往往以损害他人为前提,社会对破坏原有财富“均衡”的现象表示强烈的敌意,试图谋利者也只好通过为社会所不齿的方式去达到自己的目标。制造业却能有效地增加社会财富总量,创造出比较多的社会财富,从而是使整个社会得到某种好处。

孟德斯鸠认为,英国人“在三件大事上走在了世界其他民族的前面;虔诚、商业和自由”,虔信是产生合理主义的主要因素之一。-72

新教伦理促进了英国的企业家进取精神。工业革命时期, 代企业家与发明家中有49%产生在非国教(由清教发展而来)的各个教派中,而所有非国教徒在人口总数中只占大约5%。工业精神在非国教徒中比在国教徒中强得多。-73

特别是在高技术的劳动中,如果没有把工作本身当作目的,把劳动作为本分,是不可能创造额外的价值的。对于这种劳动“良心”或“良知”的形成,清教的虔信所起的作用也不容忽视。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为什么英语民族对工作的态度一般都认真。-74

链接: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则,就是要使群众认识自己的利益,并且团结起来,为自己的利益而奋斗(《对晋绥日报编辑人员的谈话》)。

最重要的是公开宣称人们有权合法地追求自己的利益,宣布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这是新兴中等阶级急切希望得到社会承认的价值准则。为个人追求私有财产正名,就成了工业革命在理论上的前提准备之一。霍布斯从自然状态出发,认为在这种状态中的人在体力上与智能上都 平等。-74

霍布斯宣称,由私利驱使的个人是市民社会的起点,个人转让权利,就意味着社会的单位是个人;他之所以转让权利,不是为了对神明和社会作无私奉献,而是为了他自身的安全与保障。-75

链接:市民社会是历史的真正发源地和舞台(马克思)。

《赋税论》认为国家的存在就是为了保护私人财产,因而应对国家的开支做出贡献。配第强调劳动是价值的源泉。他认为劳动是财富之父,而土地则是财富之母。约翰·洛克是17世纪英国最伟大的思想家之一。-76

洛克的学说表明:*治形式必须为经济利益服务,必须保护个人的经济利益。-77

洛克把私有财产与自由、平等一样列为不可转让的自然权利,在思想领域是一个重大变化。他否定了中世纪虚假伪善的平均主义说教,为中等阶级追求财富提供了理论依据。此后,私有财产既然是一种自然权利,前提:是通过自己的劳动取得的。-78

休谟指出,“对外贸易的好处是,既使臣民富裕,又使国力强盛”。经济自由的 个重要内容是自由贸易。经济自由的第二层意思是要求*府尽可能少地干预经济生活,这是斯密提出的。-80

斯密认为,人类行为是由六种基本动机推动的:自爱、同情、追求自由的欲望、正义感、劳动习惯及交换。由此推论出,人人都是他自己利益的 判断者。-81

斯密提出“经济人”概念,并强调经济人在人类历史上的积极作用。富人的贪婪和野心,穷人的偷安和懒惰,世俗*府必须阻止这些罪恶,保护私有财产。这就是世俗*府应该存在的 理由。

斯密的思想是时代的产物,也是工业时代来临的标志。斯密学说为此种提供了一件有力的武器,因此它立即产生了巨大的反响。在斯密那里,追求利润现在已变成正常的伦理,而自私的动机可以造成社会的福利。做生意可能有罪或者有失绅士尊严的那种潜在的负罪感一去不复返了,柏拉图式的或经典派的种种高雅的思想残余现在终于被除净。对财富的强烈追求欲望,最终被公开释放出来,这被哈佛大学一位经济史学家叫做“被释放的普罗米修斯。”人们急切地扩大生产,激发了工业革命。-82

笛福对商人的颂扬无以复加:“商人更加依靠智慧生活”。-84

“对人的能力只有一种看法或一个标准——即赚钱”。-91

欧文认为,谬误和无知是一切罪恶的根源,而理性和知识则是幸福的源泉。-

边沁的回答是,效率比平等更重要。在二者不能调和时,必须放弃平等,把社会放在私有财产的基础上,然后逐步改革,达到平等。-

年,英国工会与“社会主义者”共同创建了工*。工*是一个以工人阶级眼前利益为追求目标的**,它的活动充分体现了费边社的理论与行为模式。-

年的“光荣革命”。-

要避免法国式的革命,就必须尽力缓和社会矛盾,将各种冲突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真正的融合过程发生在19世纪。对于英吉利民族,19世纪是一个伟大的时代。19世纪中期,工业革命的任务已经完成,英国成为世界上 个工业化强国。-

19世纪末,由于工业革命和殖民扩张等因素,英国已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

香肠和面包的关系,有产者的利润和无产者的 生活保证,这就是福利*策、福利国家的实质所在。-

庇古(-)就发表了《福利经济学》一书,提出,如果*府一方面征收累进所得税、遗产税等,一方面增加社会福利,将货币收入从富人那里“转移”给穷人一些,就可以增加货币的边际效用,使社会满足的总量增加。凯恩斯也提出了他的经济学观点。他认为亚当·斯密时期的经济自由主义已经过时,它无法解决失业问题。因此,*府必须采取新的工业*策,干预经济生活,扩大财*开支,扩大社会福利以刺激生产。这些思想为“福利国家”制度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年,工*在战后的首次选举中以席的压倒优势获胜,这次选举的结果再次显示了人民要求社会改革的强烈愿望。这届工**府在长达6年的执*期间里,通过了一系列重要的社会立法,其中最重要是年通过的“国民保险法”和“国民医疗保健法”,年通过的“国民补助法”。

《国民医疗保健法》规定:“除本法令所明文规定的某些项目外,所有的医疗服务项目一律实行免费”。根据这项法律,医院实行国有化。但该法并没有取消私人行医,富裕的人仍可按照他的愿望选择他认为合适的私人医生。-

链接:管理就是服务,服务就是给机会,机会就是有选项(中国科协座谈会)。

按照《国民保险法》,每一个英国公民,凡已离开学校,又未达到领取养老金年龄者,应一律投保,保险金来源于雇主、雇员和*府补贴三个方面,这套制度使每个英国人的基本生活条件有了保证,从此以后,“贫穷”就不再含有“吃不饱穿不暖”的意思了。-

链接:国家集体个人三者利益兼顾。

首相艾德礼宣称这种新制度为“福利国家”。济贫制度终止了。-

事实证明,经过几个世纪的漫长的冲突,对财富的追求和对平等的追求,这二者终于在“福利国家”的原则上求得了基本的融合。“香肠”、“面包”在“福利国家”的构架中达成了协调。

“福利国家”是“明智”的资产阶级和被“软化”的无产阶级“协调”的结果。福利原则已融入人们的精神世界。英国就形成了一种新的民族精神——工业民族精神。一个工业民族就形成了。-

在冲突中融合,是英国文化模式的特点,而这个特点,福利制度是在资本主义发展的一定阶段上出现的,它体现着资本主义国家工人阶级斗争的成果。-

英国历史上两个主要的*治倾向,一个是保守主义,一个是激进主义。它们在一定范围内可以互相渗透、互相转换。原因,是因为它们都来自同一传统。

“光荣革命”在英国建立了君主立宪制,专制王权被克服,议会的统治被确立。这个制度并不是民主的,而是贵族的。-

英国的保守主义是一种稳重守成的力量。对变革的进程和方式持稳重态度。保守主义是人类的一种天性,人们对未来不可捉摸之命运的恐惧与惶惑,是守旧求稳倾向的心理基础。-

塞西尔把当时(年)的中国作为这种极端形式的典型,说明对祖先的严格的亦步亦趋及对西方新事物的顽固抗拒是“长期阻碍并在很大程度上仍然妨碍着中国的哪怕是十分有限的进步”的原因。

进步和保守互为表里,进步带动历史,保守则抑制其速度。两种矛盾结合起来,导致合理的变革。-

英国内战是由议会与国王的冲突引起。-

英国的传统是议会限制王权,否则王权就有可能变成专断的权力。“光荣革命”恢复了这种古老的传统,“光荣革命”是由托利*和辉格*共同完成的,它也就是托利*光荣传统的一部分。-

柏克早年投奔辉格*,是该*得力的理论家。-

柏克深信,一切权力都是在历史的长河中形成的,制度来源于传统,而非来源于任何理论或原则。英国的传统已经缔造了完美的*治制度,这种制度以“自由”为基础,自由,形成于英国自身的历史长河中。他强调自由是一种传统,任何人若想破坏它,便是破坏传统,背离传统的原则。-

保守主义座右铭的名言:“我决不排除另一种可以采用的办法,但是,即使我改变主张,我也应该有所保留”。这就是“有保留地变革”的原则。这个原则一直是英国保守主义的处世哲学。-

小皮特堪称是英国保守主义的*治之父。他的墓碑上至今还刻着这样的墓志铭:在思想*化使文明社会受到解体威胁的时代,他带领忠诚、理智而正直的人们捍卫了可贵的英国君主制。丘吉尔评论说:“这段碑文写得至为贴切”。-

“当茅屋不舒服时,宫殿是不安全的”。因此为保住宫殿,必须改进茅屋。-

链接:自由社会不能帮助穷困的芸芸大众,则亦难保寥寥富豪(肯尼迪)。

新托利主义主张的社会改革,只是非常有限的主人对仆人的施舍而已,它的核心仍然是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反对国家以任何方式将一部分人的财产转移到另一部分人手中。当社会改革进一步发展,涉及到国家对整个国民财富实行再分配时,新托利主义也就充分表现得不合时宜了,使保守*再度陷入困境。年大选时,工*以压倒的优势获得胜利,组成强大的工**府,而这竟是在保守* 丘吉尔领导英国取得了辉煌的战争胜利时发生的。工*上台后,立即实行福利*策,建设“福利国家”。此后保守*上台执改,只能是维持“福利国家”的既成事实而已。“福利国家”的弊端日渐显露,英国经济的长期不景气,出现了新的“新保守主义”。-

链接:对其国家伟大人物“忘恩负义”,是成熟民族的标志之一(丘吉尔就其二战接近结束时的国内大选失败的自嘲)。

即对年以来所实行的福利*策进行修正。新保守主义产生于20世纪六七十年代,大力提倡“自由企业家精神”,猛烈抨击“国家专断主义”(即国家在社会一切方面执行功能)。实行上述原则的手段是削减直接税,节省社会福利开支,让消费者可以根据“自己的斟酌”来花销由此节余下来的私人资金。“公民必须自立”,而不应成为“受国家供养的没有主动精神的人”。

新保守主义呼唤的,正是一百年前自由主义所强调的价值,而在一百年前,保守主义是反对自由主义的。这真是一个奇妙的循环。新保守主义是由撒切尔夫人来执行的。她上台后,对战后几十年来历届*府所执行的福利主义*策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减少税收、削减开支、紧缩银根、控制福利项目,大规模开展国有企业的私营化。-

福利国家毕竟形成不可逆转。新保守主义仍然维护“混合经济”框架,偏重的,是“混合”中的市场调节这一侧。-

链接:美国*治史,民主*一般是顺应潮流,并在潮流中占据着中心地位;共和*则不断地修正潮流的过失之处,并改变它的流向(《里根*权》[日]教育社编著童心译新华出版社年出版)。

“激进”(radical)这个词源出于拉丁文“根基”(radix)一词,带有“刨根究底”、“触动根基”的含义,同时也带有“归根到底”、“正本清源”的意思。这两种相反的含义表现在同一个词中,恰恰很符合英国激进主义独有的特色。

与保守主义反自然法的世界观相反,激进主义把自然法奉为社会理论的基础,最早的激进主义者大多是原始共产主义的信徒,以后的激进主义理论,虽然并不幻想回到自然状态去,却总爱用平等、公正与正义作尺度,来衡量现存制度中的一切,无论何时,用理想的尺度进行衡量,现实总是不足的。-

英国革命是以自由传统为号召的,平等派对此当然始终不渝。-

没有“光荣革命”,就没有后来英国的伟大、帝国的强盛、国家的一切光荣与实力。“光荣革命”体现了三条原则:宗教信仰的自由;反抗暴*的权力;“选择我们自己的统治者、因其劣迹而解除他们的职务、建立为我们自己所有的*府的权力”。-

他所发表的《常识》一书,成了美国独立的战斗号角。潘恩对现存的英国制度进行全面的抨击。认为,英国的*治制度完全建立在世袭原则的基础上,这恰恰就是以传统主义为根据的,最不合理的*府原则。-、7

潘思所憧憬的理想*体是:“把代议制同民主制结合起来”。代议制按潘恩的看法,人人对国家的治理有发言权。-

潘恩是走在历史前面很远很远的人;他不为时人所理解。他为美国的诞生立下了殊勋,却在美利坚的土地上默默地死去;他为英国的自由大声疾呼,却被英国逐出自己的国土;他为法国革命高声叫好,却被法国革命*府投进监狱。但潘恩却赢得了历史。思想,要由历史来做证。著述太学究气了,因此其社会影响就小得多。-

“革命是激情的产物,不是清醒而冷静的理性的产物”。

激进主义代表着下层人民,那功利主义者就是中等阶级激进主义在理论上的概括了。-

边沁提出“功利主义”理论,把它作为观察社会和改造社会的基本准则。苦与乐是人类行为的基本动力,避苦求乐则是人类活动的 准则。这就是“功利”原则:快乐和幸福,都是功利。人们出于自然的本能,追求幸福,躲避痛苦,这为人类社会的有序状态创造了条件。国家因此而产生,没有国家,就没有安全,没有财产,没有家庭生活。-

无*府状态主宰社会,任何幸福无从谈起,功利丧失其基础。于是服从某种权威,从而产生国家。如何能判断行为的对错,评定不同利益间的冲突,边沁提出最 的论断,“ 多数人的 幸福”。凡符合 多数人的 幸福,就符合功利主义的原则。不仅用来判断个人的行为,也判断*府的行为。-

边沁特别强调每个人是他自己利益的 评判者。-

资产阶级全力以赴追求发财的动机可以被解释成是达到了增加财富的效果,而这对社会多数人有利。即使其动机是牟取私利,其行动也值得加以肯定。-

英国的问题是:议会确实是有权的,但议会控制在少数人手里。

美国革命是以“无代表权就不纳税”这个原则为号召的。美洲革命者看来:殖民地英国议会没有代表,因此英国议会的征税法律对美洲人民无效。这个论点很快就在英国本土产生共鸣,特别是当殖民地争取独立的战争节节胜利的时候,美洲的榜样更在英国掀起波澜。“纳税就要有代表权”。-

受到法国革命的巨大鼓舞,一场声势浩大的群众性议会改革运动在英国迅速兴起。-

潘因说明:“*治权利是其他一切权利的基本保障”。-

亚当·斯密说:*府的目的是“保护富者来抵抗贫者”。-

(法语)“TaisezVous”(保持沉默)。审判时,德斯帕德始终一言不发;当他登上绞刑架时,他说:“虽说我不能活着体验那神圣的变化带来的幸福,然而请相信,公民们,那一天终会到来,而且会很快到来,那时自由的光荣业绩将凯旋……”-

保守主义两种选择:顽抗,与整个民族对抗;退让,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找到新的位置。-

英国式道路已经走稳,英国人已经习惯在已有形式的框架内改变其内容,在旧坛子里面装新酒。贵族制最根本的灵*——世袭。-

英国找到了一条较平坦的路,从2年修筑起,一直延伸到现在。这种变革方式有一个明显的特点,就是在变革中谁也不能吃掉谁。保守主义作为变革的制动闸,总是把变革限制在尽可能小的范围内。-

到20世纪,英国的一切社会冲突,都用这种冲突与融合的方法加以解决。成了英国民族精神的一大特色。-

费边社认为:经济力量的作用是社会发展的真正动力,由于资本主义工业生产垄断程度不断提高,地方*府乃至中央*府就不得不接过越来越多的经济部门,以社会的名义加以经管,而实行一种“不自觉的社会主义”。也就是说,资本主义内部蕴含着社会主义的必然因素。“社会主义者”应该推进这种“进化”,“自然长入”“社会主义”。-

费边社决意走英国式的发展道路:保留现有体制的形式,抽换其中的内容。这种“社会主义”正是英国文化的典型体现,反映了当今工**府的理念。工*事实上是费边主义在*治实践上的具体表现,费边主义是工*的理论灵*。-

20世纪的激进与保守之争主要表现在费边社会主义与自由资本主义的冲突上,冲突的结果是“福利国家”既保留了资本主义的精神,又引进了“社会主义”的愿望。

这就是英国式发展道路——渐进改革之路。“光荣革命”以后的多年,英国极少有大起大落、波澜壮阔的历史场面。渐进改革已不仅是英国民族取得变革与进步的一种方式,而且成了人们头脑中根深蒂固的价值取向。它是英国文化模式的一个组成部分。英国发展方式是英国社会文化的一大特色。-

一位伟人(恩格斯)曾经说过:“一个民族想要站在科学的 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一个民族要挣脱传统社会的束缚,仅仅在*治、经济等方面进行变革是不够的,它需要在思维方式方面进行一场深刻的变革。现代思维方式是现代人的灵*。-

对事实进行实事求是的科学的观察与分析,是英国人据以行事的依据,也是这个民族自己极为珍视、几乎带着一种宗教似的虔诚心情来看待的精神财富。这笔精神财富是英国人经过若干世纪的辛勤努力而逐渐积累起来的。

中世纪被人们形容为黑暗的世纪。中世纪欧洲的黑暗却孕育着未来的光明。

中世纪的欧洲是封建主义的欧洲。这种封建主义与东方式的专制主义不同。权力分散在贵族手里,统治的权力被看成是采邑拥有者的一种财产权。领主与附庸的关系是一种相互承担义务的契约关系。相互承担义务的契约关系是欧洲封建主义的主要内涵。这意味着各种独立的社会力量可以长期存在,既会造成社会的某种动荡不安,也意味着新的萌芽可能会易于在较为松散的社会结构里生长。-

宗教成为中世纪生活的基础,信仰控制着思想。中世纪的人们是虔诚的。灵*不死是人类追求的目标,人们 的幸福不是现世而是来生。-

人类在进行道德评价时,将区分正当与否的判断能力称为良心。-

罪恶是魔*的化身。-

宗教信仰的地位高居于理性,并由此构成了所谓的中世纪观念。-

“神”与人是不能直接交往的,它必须有一个中介,这个中介就是教会。-

爱情作为婚姻的基础是现代社会的特征。-

“喜欢金钱是万恶之源”,这本是以基督教为本体的西方文明的主要精神支柱。但与商品有关的贸易等追求金钱的活动同样也是西方文明的一个主要支柱。寻根究底,会发现万恶之源也是万善之源。一旦商品经济开始占据社会生活的主导地位, 的善恶标准便不复存在。-

哥伦布发现了新大陆,伽利略发现了新宇宙。-

新科学的基本特点之一就是坚持所有的真理都必须得到证明,强调直接经验的重要性。“不通过检验就不会有确切的知识”。正是这种科学的信念。-

链接:实践是检验真理的 标准。

“知识就是力量”。强调的知识是来自人类自身的实践经历。

蚂蚁只是收集;蜘蛛只从自己肚中抽丝;蜜蜂既采集又整理、选择。-

培根的哲学显示出英国理性主义的特点,那就是强调实践,厌恶空谈。实践的或经验的理性主义一直是英国理性思想发展的主流,培根则是这一思想潮流的先驱。-

牛顿这个名字已成为近代科学的象征。-

彻底也就预示着某种终结。-

达尔文认为,一切物种都是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通过长期的生存斗争而产生的。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实现生物的进化。饱含着二十多年心血的《物种起源》出版。

休谟的怀疑论动摇了人们对上帝的信念,达尔文的进化论则给了上帝致命的一击。休谟理论的虚弱之处在于,他与自己的对手都不可能为自己的理论提供有力的证据;教会不可能拿出灵*存在的证据,休谟也不可能拿出灵*不存在的证据。达尔文的进化论则证明,物种是生物在自然界生存竞争的结果,上帝创世纪和塑造生命的神话也就不攻自破了。

彻底消灭对方似乎是不必要的,也不是英国的传统。理性主义取得了对宗教的决定性胜利之后,它的主要着眼点是如何引导英国社会科学的发展和全民族理性思维的形成。-

艰苦的生活和严峻的国际环境(先后与西、荷、法等国交战)使英国人养成了勇敢、机智、耐心、目光远大、坚忍不拔、善于自我克制的美德。理性主义面临的新任务是把关于社会的思想和自然科学的成就结合起来,首先在这方面做出努力的思想家是斯宾塞。-

链接:英国很小但很伟大是因为它自律(《阿拉伯的劳伦斯》)。

发展与进化的观点是斯宾塞学说的基础,这明显得益于达尔文的启示。

斯宾塞努力的目标之一是使社会科学成为一门“科学”,彻底摆脱蒙昧主义的影响,蒙昧主义是神学思想统治的直接产物,它扼杀归纳法和经验研究的方法。斯宾塞的主要武器是“普遍进化规律”。-

斯宾塞的普遍进化规律建立在他的社会有机体学说的基础之上。将社会看作是一个庞大的有机体,社会有机体和生物有机体有许多相似之处。最重要的区别是,生物有机体中,个别或部分是为了整个而生存,在社会中则相反。

这一主张表现了斯宾塞强烈的个人主义,而它最终发展成对社会竞争的崇拜也就不足为奇了。-

但斯宾塞走得太极端了,他把生物界的一切规律——适者生存、优胜劣汰等等,一概适用于人类社会。

发现这种不一致并再次推动进化论向合理方向发展的是赫胥黎(5-)。-

赫胥黎最重要的贡献是提出一种新观点:他将人类社会看作是能够主动向自然提出挑战的人类理性的产物,从而人类就不是被动地去适应自然的竞争和选择,而是能将自然选择控制在一个适当的范围内,使进化最终能按照人类的意志发展。赫胥黎使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理性思维在同一个高度上逐渐统一起来。-

到19世纪末,英国人已习惯于用理性和科学的方法来看待世界了。-

英国就其民族整体来说从来就不信奉无神论(和法国 不同),它充其量只愿推崇自然神论。

人们的精神活动中两个价值参照系:判断客观世界、处理实际问题时,用科学和理性的思维方式;蜷缩进纯粹的精神生活,可以用宗教的观点来理解一切。-

罗素认为,人的活动有三个基本来源,即本能、思想和精神。

思想的生活是追求知识的生活,好奇心是最主要的动力。

罗素认为,思想的力量比任何人的力量都更为强大。-

罗素把宗教归入人的精神生活。认为宗教发源于精神,却又力图统治和教训本能的生活。罗素的结论是:本能、思想和精神对于完整的生活都是重要的,缺一不可;理想的生活是三者应该在协调中发展,而且密切地融合在一个单一而和谐的整体之中。-

罗素思想的出现表明了理性力量的强大,表明它在对宗教和迷信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标志着宗教和理性在冲突中一个契合点,标志着英国理性思维模式的成型。理性思维之所以最终能够成为全民族的共识,其主要的社会原因是对现实目标的追求。是靠实干而不是空谈去达到的。-

风度对个人而言,是指其举止、言谈、品行等内在素养和气质的外在体现,对一个民族而言,则是其文化内涵的群体外露。文化是受价值引导的体系。文化满足是价值标准的需要。-

不同的文化具有不同的价值标准,英国风度即为英吉利民族文化传统和特有的价值标准的外化形式。

从15世纪开始,英国社会与欧洲大陆社会有一种巨大的差别,即通过自我奋斗而成功的人容易获得相应的权利和社会地位,无论这些人是律师、商人或是企业家。这些雄心勃勃的新富们非常急于成为新贵族,并且也有足够的心理准备进入贵族阶层。-

伦敦的公共场合,人们很少与旁人交谈,唯恐稍有注意,与地位较自己为低的人交谈而失去自己的身份,对自由的向往与浓厚的等级观念共同构成了英国的文化传统。这样社会本质而言是典型的贵族社会。

英国的贵族起源很早,贵族的起源,一部分来自世袭,一部分来自君主的赏赐——往往是在战争中立下大功的武士。-

血统或门第。一个新富要想进入贵族行列,一般要三代人时间。-

链接:宋理明学官本位,商人两代不能考科举,必须变更身份如做私塾先生才能使后代参加科举考试。

贵族教育有四个特点。-

,教育的目标是将他们培养成为能承担社会领导职责和胜任*府工作的人。第二,越来越精细化教育使学生易于产生共同的人生态度和目标。第三,他们在学校住宿期间,结成了广泛的同学关系,并由此加强了贵族之间的联系。 ,上层阶级对高等教育在事实上的垄断,保卫了他们的统治地位。

联姻是进入贵族行列的另一条途径。-

法国贵族一般把他们的住宅建在巴黎或其他大城市,而英国绅士却喜欢建在乡村。这些贵族在乡村的行为举止“俨然像一位君主。他们在乡村拥有极大的权威,这种权威不是靠暴力或经济上的优势,而是靠表现大方、公正廉洁;做出一个慈善家长的样子。行使权威的需要,贵族乡村住宅一般修建在小山岗上,使其具有一种威严的气势。乡村的贵族住宅往往像一个城堡。-

链接:香港总督府建在半山上。

慷慨与好客,被视作是绅士的重要标志和主要品质。-

贵族们对马的酷爱达到惊人的地步,马不仅是狩猎的助手,也是一种身份和地位的象征。-

上院又是英国的 司法机关,也是英国本土各级法庭的 上诉法院。-

大卫·休谟认为,绝大多数社会,都是少数人统治多数人,少数何以控制多数?“由于力量永远在被统治者一方,因而统治者除了舆论的支持外别无他法”。舆论是任何*府建立的重要基础,无论是专制还是民选的*府。文豪约翰逊则是谈得更明白:“使我们尊重权威的没有别的,就是观念”。-

贵族精神的 个特点是骑士精神。勇敢尚武,是骑士精神的首要内容。这和中国历代帝王大都是文弱书生、峨冠锦袍、弱不禁风、嫔妃簇拥的形象刚好形成鲜明的对比。

骑士还崇尚光明磊落。决斗可以看作是一个有趣的例子。决斗在东方人看来是一种野蛮的习俗,不符合“和为贵”的原则,不如设个圈套来得高明,或投*、或陷害,或借刀杀人、浑水摸鱼等,在东方人看来,只要能除掉对方,无论采用什么手段均可,越不露痕迹越显得高明。互相面对面地以性命相搏,一决短长,这对东方深谙韬晦之计的权贵们而言,实在未免可笑。但在英国贵族看来,决斗正是敢做敢为,光明正大的品质的集中体现。-

*界的输赢也力求以一种骑士般的豁达态度超然处之。

对情人的崇拜是中世纪骑士的第二“天性”。每个骑士必得寻一情人作为自己的保护对象、甚至为了她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古代及中古社会、婚姻主要是由经济与*治需要所决定的, 能抛开这些束缚的男女情爱只有骑士与其情人的这种罗曼蒂克的关系,“爱情至上”也许就由此发端。骑士与其情人,道德角度看未免荒唐,但它发展为对女性的普遍尊重,所谓“Ladyfirst”(女士们先请),却有某种积极的意义。英国妇女史,甚至到19世纪末,女人都不是作为“人”而存在。骑士对女士的尊重,在今天,仍不难见当年骑士精神的这一侧面。-

链接:History不是herstory(历史是他的历史而不是她的历史,传统历史仍然是男性的历史即在英文中男性他与女性她:Hisandher)。

贵族精神的第二个特点是一种强烈的自立精神和欲望。这和英国贵族的社会经济地位有关。贵族领受国王的封土,但并不由此而成为国王的奴隶或奴才,只要为国王尽到了他应尽的义务,他在自己的领地上就是一个拥有 权力的人。

-

贵族精神的第三个特点是强烈的主人意识和社会责任感——这当然是出自本阶级的利益。相对欧洲大陆而言,荒淫无耻、腐化堕落等现象在英国贵族中较为少见,这除了英国是个岛国,外敌常从海上入侵骚扰,难有可享清福的太平盛世外,英国是个较为弱小的民族,在强手如林的竞争世界中生存,必须随时准备拼搏有关。对知识和文化的推崇是英国贵族的又一长处。-

链接:岛国与大陆国家的意识区别。

贵族精神也有其短处,是保守、怀疑创新、固步自封。

贵族精神就是英国上流社会的精神,是勇敢尚武、崇尚正直的人生态度,优越的主人意识,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矜持待人、保守、固步自封等诸多品质的一种奇妙混合体。在英国,贵族从来没有被消灭,贵族精神也从来没有被否定。

英国人对国家的责任感、勇敢、坚韧、对自由的爱好、不屈服于强权等等,都可在传统的贵族精神中找到。-

英国的教育,其主要目的是为了使学生成为一个“上等人”,大学教育尤其如此。-

“向上流社会看齐”无形中成为接受学校教育的一条基本原则。而且也是社会各阶级的价值取向。-

传统是一个看不见的“上帝”,无时不在影响着社会的发展。-

上层对社会的统治不仅是*治的和经济的,而且也是文化的和意识形态的。-

“自助者天助”是中等阶级的宣传。-

上层社会是如何重视教育的力量。自尊运动起源于卫斯理教派的宗教活动,其组织基础主要是信仰国教的劳动群众。卫斯理派教会并不是工人阶级的阶级组织,但它吸引了大量的工人群众。-

自尊运动的最终结果是工人阶级被中等阶级的价值观念所同化,自尊的潜意识是要获得别人、尤其是上等人的尊敬,而要获得他们的尊敬就要接受他们的价值评判标准,于是向上流社会看齐也就成为合乎逻辑的结果。

宪章运动中的工人请愿队伍,游行时身穿礼服,头戴礼帽,一副彬彬有礼的派头,其庄重肃穆得与中国农民起义揭竿而起,赤膊上阵的壮观场面比,两者文化价值取向差异是明显的。-

绅士风度是英国民族精神的外化。-

按照中等阶级的看法,企业家是社会的中坚。它构成真正的财富和一个国家的力量。企业家的另一项重要品质是对竞争的强调,竞争是资本不可分离的特征。-

绅士与贵族不一样的地方,在于它不一定要有正式的头衔,“绅士”与血统已不一定有必然的联系,它更强调一种首先规范和按此种道德规范行事的人。-

“维多利亚精神”,就是新的按工业阶级的形象塑造出来的绅士精神。-

链接:“贵族绅士和物质金钱的双重关系。一方面,他们身居于上层社会,必须手中有钱,以维持高贵的生活;另一方面,但凡一个真正的贵族绅士,又都看不起钱,并不把物质的东西看得很重”。

工业世家不再把“金钱看作是主要目标”,是19世纪末英国开始经济衰退的重要原因。“绅士化”的第二点表现是在教育方面对工业和技术的忽视。-

英国人仍然认为,“绅士无论处于何种地位仍是绅士”。

经过长时期的冲突与对立,英国各阶层不同的价值取向融合成一种独特的行为标准,我们可以称之为“绅士风度”。这不是哪一个阶级的专利了,而是全民族共有的一种特征。这种特征随时随地表现出来,只要有一群不同民族的人在一起,“绅士风度”会很容易把英国人与其他民族区分开来。

“绅士风度”所力求体现的似乎有这样一些特点:

公平而合理的竞争原则。赢要赢得有风度,输也要输得有风度。言行处事应尽量抑制感情的色彩,而让理性来主宰一切。*治上,冷静的理智来处理*务与**斗争,不凭感情冲动来解决问题。人际关系中,矜持、冷淡的感觉。-

链接:君子之交淡如水。

坚忍不拔、勇往直前的气概,为维护个人与国家的荣誉在所不惜。个人方面不干则已、干则到底的精神;国家民族则是强烈的爱国主义。英国的这种“犟”劲被称为“约翰牛精神”,约翰牛精神是绅士风度的一个重要方面。

绅士风度也有许多消极之处。它偏于保守,过于尊重传统,包括革新都要到传统中去寻找根据。推崇稳重,难免追求四平八稳。表现在生产上,不愿迅速采用新技术,造成19世纪末技术设备老化等严重现象,阻碍了经济发展。

绅士风度导致对“高雅”的追求,不少人即附庸风雅,而矫揉造作。重文轻理。贵族的传统教育是人文和宗教,自然科学是中等阶级兴起之后才逐渐发展起来的,英国大学教育中重文轻理成为一种传统,时至今日更为严重。又表现在对基础理论研究重视对应用技术研究的轻视。英国人认为基础理论研究是一种高尚的劳动,有才华的青年都愿从事这方面的工作。-

英国获诺贝尔科学奖的人数居世界第二位,按人口平均计算,居世界各国之首。

另一个致命弱点是厌恶竞争。英国是最早产生出竞争意识、最早用自由竞争的理论唤醒民族奋发向上的精神的国家,由于全民族向上流社会看齐,它的竞争意识却逐渐淡薄了。-

物极必反,盛极而衰。经济上的停停走走,患了西方学者所说的“英国病”。-

英国在管理方面缺乏职业精神,愿在伦敦商业银行或*府机构中任职。英国工会的力量过于强大,工会曾在英国的工业发展中起过积极的作用,但现在已出现问题。为保护本团体工人的利益,强大的工会势力成为技术进步和提高劳动生产率的障碍。-

“福利病”。福利制度为社会提供了一个安全阀和稳定器。也产生了它的弊病。撒切尔夫人执*削减社会福利开支,减税*策。-

7年7月,奇迹出现了,失业率首次下降。4年起,经济持续增长,7年,经济增长率达3.5%,通货膨胀率仅为4%,历史低点。

西方经济学家悲观的估计,即一个民族的对外贸易顺差达到国民生产总值的4%时,这个民族就要盛极而衰。英国于年达到这个指标,美国在20世纪60年代达到这个指标,日本则是在7年达到这个指标。达到这指标后,大量过剩的极为丰富的物质财富将使整个民族过上悠闲富足的生活,而导致人们丧失艰苦创业的工业精神。一个民族往往容易在前进的道路上战胜迎面扑来的艰难,但战胜自己创造出来的成绩和荣耀却相对困难。-

链接:保 比夺 更难。

汤因比认为,任何文明都有其生长和衰亡的过程,能否勇敢地接受各种挑战决定着这种文明的前途。

逆境催人发奋,胜利使人陶醉。陶醉的结局便是麻木、迟钝、保守,最终导致落伍与衰亡。-

(《在传统与变革之间:英国文化模式溯源》钱乘旦陈晓律著凤凰出版传媒集团江苏人民出版社0年出版)

(年10月22日马秀山摘录)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jzl/17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