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简保君。
前段时间几家保险公司被接管,不少销售人员的朋友圈,充斥着“大公司就不会出现这种情况”、“这就是小公司的问题”,等类似的论调。
这导向,看得我有点哭笑不得。
加上最近来了不少新朋友,所以想和大家再聊聊这个有点老生常谈的话题——小公司的保险产品,到底靠不靠谱?
01
「小公司」并不小
我们眼中的「小公司」,往往是从是否听说过、分支网点多不多的角度来说的。
但实际上,任何一家出现在你视野里的「小公司」,来路都不简单。
根据我国《保险法》规定,保险公司的成立需要具备以下几个条件:
简单翻译一下:
1)得有钱
保险公司设立至少要2亿资本,还得是实打实的账目上就得有的钱,和普通的商业企业的认缴出资额大不相同。
认缴资本是向工商局承诺一个注册资本,可以向工商局承诺多久后补齐,出资的时间在公司章程中记载,不要超过公司经营期限就可以。(也就是不要求你当时就有钱)
从目前保险公司的注册资本来看,大部分都在10亿以上。比如信泰有50亿注册资本、和泰人寿有15亿注册资本。
△图片来源:天眼查,信泰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工商信息
2)得有实力
除了「有钱」这个硬要求,想开保险公司,更需要软实力:
投资股东要有强悍的实力,能够有能力和资金去集合更多优质资源;
管理人员要懂得保险公司的运作和经营,同时具备保险的专业知识和能力,保证公司能够持续盈利。
比如,这几年靠百万医疗出圈的「小公司」众安保险,很多人从来没听说过。
实际上呢?
众安保险是国内首家互联网保险公司,13年在上海成立,注册资本14.6亿,并且于17年在港交所挂牌上市。
它背后的股东则是鼎鼎大名的三马,即阿里巴巴的马云、腾讯的马化腾以及中国平安的马明哲,这样的公司,你还觉得是个小公司吗?
△图片来源:新浪微博
保险公司能成立经营,其实都不是我们传统意义上的小。
只是相对于人保、平安、泰康这些老牌公司而言,它们的成立时间相对较短,或者因为经营方式、宣传展业方式不同而知名度比较低罢了。
02
「小公司」的理赔,更难吗?
理赔,是很多朋友最关心的话题。
从能力角度看,一家公司的偿付能力,和规模大小没有直接联系。
当前我国的偿付能力监管体系非常严格,根据规定,监管每季度都会根据保险公司表现情况(比如偿付能力充足率、操作风险、战略风险、声誉风险、流动性风险等),对保险公司进行风险评级考核,考核结果主要分为四个等级:ABCD。
对于保险公司来说,必须同时满足核心偿付能力≥50%,综合偿付能力≥%,风险综合评级不低于B级三个条件,这样才算及格。
如果有公司不达标,银保监会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帮助保险公司回归正轨,比如采取责令增资、限制分支机构、限制商业性广告甚至直接入驻接管等。
依据银保监会发布的数据报告:年 季度末,纳入会议审议的家保险公司平均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为.6%,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为.6%,家保险公司风险综合评级被评为A类,72家被评为B类,3家被评为C类,1家被评为D类。
其中排名前十的公司里,像华汇人寿、鼎诚人寿、国宝人寿……这些我们似乎没听过的公司,风险等级和偿付能力并不输于平安、国寿、新华保险等这样的大品牌公司。
所以,小公司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脆弱,理赔的硬实力并不弱。
还有些人,会有误解,认为保险公司总是想法设法地拖延理赔、甚至不赔。
这其实是有点小瞧咱们保险监管的力度了。直白点讲,就算保险公司有那个心,也没那个胆。
关于保险的理赔时效问题,《保险法》有如下规定:
不管是理赔核定、赔付支付时间、核定决定以及保险人申诉,都有规定明确的时效。
而根据各家保险公司半年度理赔报告显示,无论保险公司名气大小,理赔平均时间多在2天以内。
像很多人都没听说过的同方全球人寿,申请时效只有0.39天,从提请理赔到获得理赔金,只有不到1天的时间。获赔率都超过97%, 甚至可以达到%,总体来看,并不存在小公司就理赔难、理赔慢的现象。
从保险公司经营的角度来说,每一份卖出去的保单,精算师都已经提前计算好了风险,并且计提了准备金——等于可能会发生赔付的钱,都做好了应对。
理赔的难易程度、还有时效性,更多是和案例的复杂程度有关。如果是比较复杂的理赔案例,无论公司规模如何,都有可能需要花费较长时间。
但该赔的,保险公司不会无故拒赔。出负面消息,对于保险公司来说,没有任何好处。
03
大小公司的区别,到底在哪?
说大、小公司一定好或者不好,都是不对的。
先客观的讲下大保险公司的优势:
经过多年时间经营和发展,大保险公司的产品较丰富、线下网点多,也让人在心理上更有安全感。
同时大保险公司企业经营相对会稳定一些,也有更为成熟的中台、后台服务支持,以及更加完善的制度和经验。
这些优势都需要时间和财力来积累的,这一点上,小保险公司确实是不可相比的。
不过,大公司的劣势也同样明显。
公司的运营、广告宣传、销售人员成本等普遍都会比较高,而这些成本其实最终都会分摊在大家的保费中。
一句话,羊毛出在羊身上。
极高的品牌溢价不仅仅只是在 品上,在保险产品上,同样表现地淋漓尽致。
对于小保险公司来说,大公司的劣势,往往是他们异*突起、牢牢把握的优势。
目前很多小保险公司其实都是互联网时代的产物,它们利用互联网的优势,创新产品形态以及销售渠道,所以它们的运营、营销成本往往更低,而且创新力强,产品性价比也会更高。
比如重疾险中的轻症和轻症豁免,就是中小保险公司率先提出来的,而关于中症的保障,某巨无霸保险集团的一些重疾险产品,到现在都没有这类责任。
小公司的很多创新,不仅给大家带来了很大的便利,也进一步倒逼很多大企业提升业务能力、更加追求用户服务体验。
马明哲先生就曾在平安集团年2月的大会上,坦率地讲到,以往公司产品是从公司的角度出发,而不是从客户的需求出发,将进行改革。
04
想要份好保障,我们该如何选择?
做过那么多的配置方案之后,我想分享2点看法。
首先,以产品为先。
我们配置保障的出发点,还是希望获取充分的保障。
在保险公司的安全性、理赔有保障的大前提下,我建议大家以产品为先,品牌和名气作为次要考虑因素。
产品保障的内容多还是少,好还是不好,这是个一对比就明了的硬指标。
其次,结合预算去选。
对于大多数普通家庭来说,保障预算一般较为有限。
我给很多家庭做过测算,如果选择那些「家喻户晓」的大公司产品,一份产品的价格,就有可能超过了一个家庭的整体配置。
如果希望家人都能得到充分的保障,那么80%的家庭,绕不开创新的、高性价比的「小公司」产品。
总的来说,我希望大家能够更客观看待保险公司的规模和名气。
结合自己和家人的实际保障缺口,选择合适的产品,同时弄清楚产品的保障责任,才是最重要的。
好啦,今天就聊到这里。
本文首发简七读财
(ID:jane7ducai)
每天一个理财小知识,让理财更简单,人生更自由。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侵权必究。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bszl/1400.html